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ID:661897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0

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_第1页
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_第2页
资源描述:

《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诵读《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所谓“诵读”,就是指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位,读中感悟,读中欣赏,从而体味出诗歌的意境,品味出诗歌的美。我在教《春夜喜雨》这首诗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有得也有失,现将诵读教法和反思总结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古诗文的“三步教学法”,即一读、二品、三诵。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按三步法进行整个教学的流程。  一读,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在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而且整体的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初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有目标的初读。  二品,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阅读学习要求,每词每句的品析中重点抓住“知、乃、潜、细、俱、独、重

2、”等字细细品味个中意思,个中深深蕴含着的美妙的意境:开头用一个“好”字来赞“雨”,并把好“雨”人格化,说它“知时节”,一个“知”字,点出了春天,写活了春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生长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应需而降,你看这雨该多么好!当春乃发生的“乃”字,是“即”的意思,“知”和“己”前后互为呼应,使人油然而生赞美之情,面对有灵性,善解人意的春雨,诗人不禁发自肺腑的高呼“好雨”。   其中“潜入夜”的“潜”和“细无声”的“细”字,用词精当恰切。所谓“潜”是风轻而不狂;所谓“细”是指雨蒙而不骤,有了风轻雨蒙作铺垫,才能产生“润”。这一“潜”一“细”二字,是从听觉角度写出春雨绵绵,无声无息轻轻润物。在学

3、生充分自读、自学、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项讨论深究:1.“潜”能否改为“洒”或“落”?“润”、“细”有什么表达效果?2.“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所用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诗人扣住春雨的什么特征加以描绘?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纯写景文字吗?如果不是,那又有什么用意?5.诗人为什么不写雨中的房屋、水雾、黄柳和青草?6.诗人写景的角度有无变化?“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眼见实景吗?7.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一场普普通通的春雨为什么能使诗人倾情如注、用墨如泼?   三诵,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的美妙与魅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而且有节拍的诵

4、读,将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与感受通过自己的诵读表达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通过古诗文的三步教学法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所在。  不足之处:教学中学生基本对古诗文的意境理解透彻,但是对学完课后的提升情感是安排的利用文本空白发散思维,口头习作训练不够熟练与开阔,原因是学生对诗

5、人的了解甚少,没能体会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所在,学生的思维也有所局限,造成缺憾。这次学习了刘占泉老师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教学准侧要求。这让我明白,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好好的坚持这条准则,其他技巧性的工作只会更加锦上添花。当然,要能够获得这种锦上添花的效果。作为教师的我,也确实需要“苦练诵读技能”通过这次学习,相信自己以后的语文课会增加更多点的声美,课堂也会更加的快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