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15163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0
《教学设计(设计教师李薪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设计教师:李薪欣)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2课说“木叶”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说“木叶”》可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所形成的诗的意境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刻的体察。2.解析:本课立足以本文学习为起点,讲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进而帮助学生在诗歌鉴赏上更进一步。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
2、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叶”意向的艺术特征,进而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解析:通过教师点拨,引发学生思考,在文章中找出“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所形成的诗的意境差别,由此探究中国古典诗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重点: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难点: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让学生梳理原文语句,自己得出答案,教师做好点拨工作,应用引导的
3、方式,引导学生思路的发展方向。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目标检测拓展延伸问题与探究导入——————预习作者简介1.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51.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引用的诗句,并细细品味。2.本文谈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3.“
4、木”的艺术特征?“木叶”和“落木”、“木”和“树”、“落叶”和“落木”有什么区别?4.带一片叶子到课堂。(2)教学情景1.导入:如果我告诉大家我们班将要来一位新同学,他的名字叫“沈劲(婧)”,你们能不能猜出他是男生还是女生呢?教师分别写出两字。“劲”猜出是男生,“婧”是女孩。教师:好,这位新同学还不存在,不过通过这,我们发现一个字竟能“决定”人的性别。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也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国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可谈到妙处我
5、们却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作一番探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林庚先生1910年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年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2.问题与
6、探究问题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以下问题:(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特别的文学现象?(2)“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小结: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问题2:读第4和第6两段完成下表.找出“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比较“木”与“树”各有何特点.(答案在文中找)第一个: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个:暗示的颜色性。特征联想感受情感树褐绿色、湿润的春夏之交繁密的叶子饱满不悲木黄色、干燥、不是湿润的秋天叶落、木料、树干空旷悲伤5问题3:是什么原因
7、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呢?答: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阅读课文,找出以下五句诗,感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画面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意象诗句意境颜色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黄色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绿色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疏朗微黄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绿色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瑟
8、枯黄黄叶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湿润黄色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多了几分意境。3.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