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530065
大小:6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12
《《科学》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姜乃志一、通过创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特意构建一个创新情境:一上课,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让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
2、,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二、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的,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
3、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要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只是一种手段,而创造才是目的。例如在教学《水是怎样的物体》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可以流动、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牛奶、白酒、白糖水、盐水、酱油、醋等几种液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二者统一
4、起来。三、适当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性的问题极具挑战性,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的起始阶段一般是先提出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是采用哪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目的都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教
5、师出示一瓶橙汁汽水,一瓶桔子汽水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你想研究两瓶汽水的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①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会冒泡泡?②我想研究汽水的盖子为什么能封得那么严实?③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管它叫汽水?④为什么人们都爱喝汽水?⑤为什么汽水一般装在玻璃瓶里?⑥为什么瓶里的汽水不装满?非要差那么一点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只来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汽水在瓶中为什么不能装满?学生看到研究的问题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增,创新欲望
6、也更强烈。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热胀冷缩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
7、益。五、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留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便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总之,《科学》课教材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究活动的落实则要靠教师有效的组织,《科学》课教学提倡“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敢于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学会取舍。教学
8、实践发现,教师只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合理调整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