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ID:52282921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在情趣中萌生意识,在质疑中激起涟漪,在比较中产生火花,在假设中扩展认识,在想象屮开达心思,在詁味屮悟出新意等,总Z,在教学屮,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富有创新思维的情景与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潜力。关键词:萌生意识;激起涟漪;产生火花;扩展认识;开达心思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8-01小学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图文式教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

2、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教学对象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孩子,“童言无忌”赋予他们独特的表现力。正是这两种独特性,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创新教学的耳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教学和培养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才能有所思、有所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牛〃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是让学主主动求学,而不是被动接受。否则,学生只是容器,大脑中思潮风平浪静,毫无跌宕起伏之

3、势,思维不灵动,能力何来长进?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从批判的角度质疑,激起他们心海片片涟漪。如教《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有的学生提出:猎人虽然能在困境中想出办法,克服困难,但他任意捕杀野生动物,乂在森林中生火,对生态环境极为有害。因此。他不能被誉为大森林中的主人。这种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批判精神,止是创造精神的一大体现,教师要给予呵护和疏导。应该看到,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在质疑中激起涟漪,质疑作为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的刺

4、激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扣准时机,合理使用。英次,在情趣屮萌生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有力因素,是哺育创新意识的源头。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切有效的手段,创设情调和趣味,从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化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让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描写月儿还是小船。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打开课本,课本上一个孩子坐在两头尖尖的月儿上,手摇船桨在云彩叠荡的蓝天中伴着悠闲的音乐徐徐晃动着。学生一下子就会被这〃色

5、、形、情〃俱浓的外部刺激吸引住,积极表述意见:有的说这句话讲的是月儿像小船;有的说这句话讲的是月儿,把月儿当作小船;还有的说这个孩子把月儿当作小船,把蓝蓝的天空当作大海,把云彩当作水波,多有意思啊!随着学生语言的不断丰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孕育。还有,我们都知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异同各具或矛盾从生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逐步认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就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如“辛”与“幸”的字形比较,一生想出〃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的歌词识字法,形义联系,文道结合,一石二鸟,富有创意。当然,据心理学家威廉•戈登

6、认为,强迫冲突最富有创造性,如“救生杀手”、“温润火焰”的词语组合。它反映出学生把一个对象置于两个参照系中,参照系之I'可的距离越远,则心理的灵活性就越大。如众所周知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练习,“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师问:“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这不是矛盾吗?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焦急”是盼着灵车出现,“耐心”是一定要等到灵车出现,矛盾的组合,充分体现了老奶奶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教师捕捉这一矛盾冲突点,展开训练,在比较中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另外,语文索材大多取自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创作品,很多事例极为典型,有时解决问题的办法

7、在当时当地只有一个,而学习者往往背离当时特定的环境,他们的心思未受到任何限制,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教师要利用这一关系,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展开合理讨论,扩展认识。如《跳水》一课,解救孩子的办法是爸爸(船长)用枪逼儿子跳水,师问:方法仅此一个吗?学生讨论后提出各种方案:⑴水手上竿救孩子;⑵用枪打死猴子;⑶拿渔网接孩子……最后师生归结出在当时特定环境里方法只有文屮一个。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流畅性、深刻性。像《司马光砸缸》一课亦如此,那时救人的方法只能“缸离人”,而不能“人离缸”。在引导学生假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8、荒谬绝伦的信息,但往往在这种荒唐的异想天开之,诞生灵感与创造。如《捞铁牛》一课就给学生捞出了新方法,文中介绍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了沉在黄河中的八只铁牛,用了十六船泥沙。学生在教师的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