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37437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适应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适应探究 作者简介:秦燕妮,女,(1975.12.20),湖北红安人,黄冈职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计算机。摘要:就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稳定。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就业难使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与有效干预,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话题。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适应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感的高校毕业生的人生在就业时面临重大的转变,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调研(一)就业特点1、就业竞争加剧8中国大众化教育发展后,毕业生数
2、量急剧膨胀,例如:2011年比2010年实际招生增加了13万人,增幅约2%,那么2011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还多,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2013年699万,未来5年年均700万,约占新劳动力的一半,再加上中职生,初高中未升学和退役军人,总量1600万。就业竞争变得更加严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总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适合他们的岗位竞争激烈,就业空间变小,压力自然增大。2、就业失衡加剧首先,就业城市分布不均。发达城市发展机会多,空间大,待遇优深受毕业生热衷。2010年报告说:2009届毕业生中,“211”院校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比例为44%;非“211”本科
3、院校及高职高专首选主要是副省级市,比例为45%。这种区域发展和城乡差距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没人愿去而急需智力、人才投入,有些人没事干,也有些岗位没人干。不是不去干,而是政策往往有时落实不到位或过程不畅,就业发展空间小,造成不少压力。其次,专业岗位结构失衡,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招不到人,而一些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特别是正在实行技术和产业转型的企业“用工荒”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日趋复杂。(二)压力现状1、物质方面《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调查说:大学生求职成本逐年增加,零九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为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比零八年上升约1/10。对纯消费型毕业生是一个沉
4、重的物质压力。2、精神方面8高校毕业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高校毕业生对自我和社会认知不足,工作单位、薪资、兴趣爱好、工作性质、所在地域因期望与现实不符而产出巨大落差,还有一些毕业生对选择就业、继续深造、还是考公务员很矛盾,无法把握产生心理焦虑。(三)研究意义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过大的就业压力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就业进程。积极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心理,使其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形成与存在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一)社会原因1、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变化目前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
5、需求量明显提高。就业、人事、考证、参军、户籍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不能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地的选择,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2、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加剧8我国政府公务员岗位受捧条件较高,而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因工资待遇较低就算需要大量毕业生也不被看好;加上少数企业用工不规范,甚至带着偏见和歧视招聘,毕业生往往因为性别、制度限制、户籍、名牌效应、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等因素减少机会,导致就业压力剧增。3、高校人才机制与就业需求脱节(1)专业教材、教学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专业教材、教学模式与市场化就业模式产生矛盾。冷热专业迅速转换造
6、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有些专业师资不足,有些专业分得过于细化,教学模式缺乏积极主动性和适应性。(2)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工作仍停留在指导的初级层面,而对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素养、就业渠道的深层帮助还不够,就业教材少,信息单一滞后与整体教学模式相脱离。(二)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毕业生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据统计:毕业生就业物质压力转移到家庭,父母过度干预就业会致使多数毕业生心理负担增加,极易发生家庭冲突。(三)自身原因1、大学生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8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对实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新
7、华社报道:我国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重视度显示:专业能力占47.8%,自我表达能力占55.3%,人际交往能力占56.8%,环境适应能力占66.9%,外语能力占45.2%。而当代大学生普遍社会阅历、社会责任感少,协作能力、管理能力欠缺、知识过于理论化,思维模式化而不符。2、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差一些毕业生由于社会经历、性格及家庭背景因素,情绪敏感易波动不能客观冷静分析问题,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耐力,怕不能承担等,这种状态抑制了大学生自身潜力的发挥,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