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89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校企协同创新中美对比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企协同创新中美对比探究 摘要: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对高校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中美两国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和对比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校企协作创新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我国今后的校企协同创新中。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中美对比模式一、校企协同创新基本概念、内涵及意义所谓的校企协同创新,就是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研究机构进行关于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校企协
2、同创新对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提升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校企协同创新是构建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其次,校企协同创新可以实现优势整合;再次,校企协同创新是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最后,校企协同创新关键是形成统一的意见。二、中国高校的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现状5目前国内的校企协同创新还是处在起步期,校企协同创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第一种,学校引进企业生产现状。目前在北方的很多大学校企协同创新都存在下面的现状:企业受地域的限制和厂区规划的限制,没有自己的研发基地,他们就采取走进校园的方式,在校园内建立企业的研发生产线,将“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3、在高校内进行。而高校也将自己的研发队伍充实进去,将高校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施用到企业的研发平台上。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要求,也锻炼了高校的研发队伍,是双赢的结果。第二种,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研发与生产相交替现状。在许多高职类高校、工科技术类高校则存在这样的校企协同创新现状:每年组织学生去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实习,根据生产的实际,进行研发,研发的地点可以是企业的研发基地,也可以是校内的研发基地,再将研发后的成果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线。5第三种,校企协同创新互动的现状。还有一种现状就是企业与高校互相进行互动。企业将先进的研发设备送至高校,在高校的研发基地,对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4、采取“传帮带”的形式为企业培养研发人员;也可以让企业的优秀工程师进入校园为高校的学生授课。高校的研发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支持,而企业的研发也离不开高校的技术支援,对于校企双方来说,这种互相聘任的方式是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第四种,“订单”式校企协同创新现状。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委托高校派出相关专业的研发人员,到企业继续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企业派出相关的研发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培养、壮大企业的科研队伍。三、美国高校的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现状美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实行“企业大学合作研究计划”,也就是
5、美国的校企协作创新,并立法进行了规范。美国的校企协作创新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第一种现状,企业对大学进行科研进行投资。企业与高校签订科研合同,企业给予高校资金援助、转让科研设备、设立由企业支付薪酬的教学或研究职位。第二种现状,企业与大学联合进行科研研究。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联合研究机构,高校出技术力量,企业出科研资金与相关科研人员,这种模式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企业进行服务,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企业在这里是主体,管理机构以企业为主,科研机构以高校为主。第三种现状,大学参加到企业的科研中。利用企业先进的科研设备,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将高校科研的成果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
6、将高校的科研力量投入到企业中去进行研发的一种模式。5第四种现状,就是允许大学里的学生到企业去打工,进行勤工俭学,这样企业既可以得到想要的生产力,学生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很多的美国企业都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考验,很多勤工俭学的学生在毕业后都签到了曾打工的企业去工作。这属于校企协同创新中对学生就业的一种新的方式。四、中美高校协同创新的对比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高校校企协同创新的大致介绍,我们做一下中美高校协同创新的对比:1.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美国的很多企业都是由知名大学孵化而来,而我国的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开发还不够深入。2.校企技术转让与专利许可。美国对这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进行规
7、范和约束,而我国的校企协作创新在这方面还模棱两可。3.校企协作创新的灵活性。美国的高校在这方面已经相当成熟,由于我国的校企协作创新刚刚起步,在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模式上还不够灵活。4.校企协作创新的多方性。美国的很多高校都进行的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协作创新模式,而我国的高校开展的多是一对一的校企协作创新模式。五、结语5从中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校企协同创新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以后校企合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比较中,我们也认识到,地方高校发展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高层次科研项目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