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76784

大小:2.2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1-04-20

上传者:U-140648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 病史介绍23床顾凤英女70岁住院号621958 糖尿病肾病定义1.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2.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3.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因:遗传,肾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症,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主要分期临床表现1.蛋白尿2.水肿3.高血压4.贫血5.肾功能异常 糖尿病肾病治疗1.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及造影检查2.积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严禁导尿3.进入尿毒症期可以采用透析疗4.优质蛋白饮食5.有效控制高血压6.严格控制血糖7.肾脏移植 患者于4月16日,经肾病科会诊行血液透析治疗 治疗后的效果 护理问题及措施一、体液过多---与肾小球过滤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二、营养失调---与蛋白质的摄入过少和丢失有关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2.活动后卧床休息缓慢增加活动量1.遵医嘱予以低流量吸氧4.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3.保证睡眠与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三、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四、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有关1.保持床铺和衣服的清洁干燥2.加强翻身,使用气垫床,局部受压部位可垫软枕3.指导正确使用坐便器,便后及时用温水擦洗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五、有导管脱落的风险2.安全教育,床头设警示标志1.加强巡视,妥善固定 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及预后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3六、焦虑12 糖尿病肾病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无菌纱布3(开口纱1)肝素钠2ml生理盐水10ml×5支血液透析置管换药步骤1.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40ml,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8ml及肝素钠2ml稀释。2.撕开外层纱布,消毒其中一个管道的肝素帽内外径及管道四周,取下肝素帽,打开卡子,用5ml注射器抽出血液1ml弃去,先推注生理盐水20ml,再推注5ml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更换肝素帽,夹紧卡子,同样方法消毒第二个管道。3.撕开全部纱布,用活力碘消毒皮肤穿刺处,动作轻柔4.更换纱布,先包扎内层靠近穿刺处,再包扎外层两个管道。(注意两个管道都应包扎进去) 考考?1.肌酐、尿素氮正常值?肌酐:44-120Umol/L尿素氮:2.9-8.2mmol/L2.透析穿刺点有渗血的倾向?A.透析后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肿胀情况。B.遵医嘱予以止血药物及局部止血C.指导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谢谢! 悬饮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彭素岚 [教学要求]本节内容为2个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悬饮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以及调摄护理;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掌握悬饮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型论治。教学内容:悬饮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历史沿革、范围)、类证鉴别,诊断要点,证候特征,分型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教学重点:掌握悬饮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分型论治。 1 概  述[定义]悬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胸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胸胁胀痛,咳唾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病侧胸胁饱满为主要症状。 [历史沿革]①饮病之名,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指出除了湿气偏胜的年份与季节    因素外,作为病理产物的饮的形成与太阴脾土攸关;饮属于六淫中湿邪的范围;饮有积    蓄于体内的特点;饮所致疾病主要在消化系统。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积饮……”      “太阴所胜,……饮发于中”(《素问·至真要大论》)      “土郁之发,……饮发注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太阴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积,中满不食”(《素问·五常政大论》)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②仲景《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有“痰饮”专篇论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    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由于水液停积部    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    发的为伏饮。首倡悬饮病名,对脉证治疗阐述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③隋唐至金元,在痰饮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倡百病兼痰的    论点,从而有痰证与饮证之分。 [范围]悬饮主要见于西医学的胸腔积液,结核病、癌症、肺炎引起的渗出性胸膜炎、左心衰、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漏出性胸腔积液以及脓胸、血胸等出现悬饮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①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等为悬饮的证候特征。②起病有急有缓,多数出现恶寒发热、气急、胸痛等症。③发病常与饮食、起居、寒湿等诱因有关。 [病因病机]一、病因 二、病机发病机理主要责之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诊断]①胸胁胀痛,咳唾,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等为特点。②起病有急有缓,多数出现恶寒发热,气急胸痛等症。③发病常与饮食,起居,寒湿等诱因有关。④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隔或胸廓饱满,叩诊下部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在浊音部位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⑤胸部X线检查,B超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胸部X线摄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或肺野下部密度增高,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 6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① 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故其治疗宗《金匮要略》提出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②多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凡饮邪壅实者,分别治以攻逐、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肾法,阳气通则饮自化。③病机关键是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分型论治]邪犯胸肺主要症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主方:柴枳半夏汤。 处方举例:柴胡15克,黄芩10克,青蒿15克,枳壳10克,半夏6克,桔梗5克,全瓜蒌15克,赤芍10克。      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高热汗出不解,咳嗽气粗,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汤。 饮停胸胁主要症状:咳嗽,胸胁胀闷,咳唾引痛,呼吸困难,甚则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    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    滑。      治法:逐水祛饮。      主方:十枣汤,控涎丹,或椒目瓜蒌汤。      处方举例:椒目9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苏子5克,伏苓12克,生姜皮3克,陈皮      10克,半夏10克,白蒺藜10克,冬瓜皮30克。          加减: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苔浊腻加薤白、杏仁。水饮久停,胸胁支满体弱食    少,加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络气不和者加香附、桃仁、陈皮、苏子。 络气不和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降香3克,郁金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陈皮6克。      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赤芍、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阴虚内热主要症状: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    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处方举例:沙参12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花粉15    克,白芍10克,橘络3克,川贝5克,银柴胡6克,      加减:潮热加鳖甲、功劳叶。咳嗽加百部、川贝。胸胁闷痛加瓜蒌皮、枳壳、郁    金。兼气虚、神疲、气短、易汗、面色黄白者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用    之。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    服。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肺祛饮、降    气化痰。 [转归预后]①悬饮的转归与患者素体禀赋,病情轻重,治疗迟早有很大关系。凡病情轻浅,早期治疗者均可获较好的预后。 ②若素体禀赋不足,或病久耗伤正气,祛邪无力,往往病情迁延,日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趋向劳损之途。 [预防与调摄]避风寒,慎起居,劳逸有度。有悬饮病史之人平时应避免风寒湿冷,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忌甘肥、生冷、戒烟酒,注意劳逸适度,以防诱发。 [临床资料]李某某,女性,56岁。右侧胸胁咳嗽引痛1月,发热2天入院。患者自诉右侧胸胁胀痛,咳嗽,转侧时加重,病侧肋间胀满,视之略有隆起。自2日前又增寒热,咳逆气急,口苦咽干,舌边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胸部X线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要求写出50字以上的辨证分析及中医诊断、治法、方药、调护措施等。 饮停右侧胸胁,故偏侧肋间饱满,视之略有隆起。肺居胸中,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水饮内停,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故右侧胸胁咳嗽时引痛,身体转侧时加重。两胁为少阳经脉分布循行之处,饮停右侧胸胁一日,少阳枢机不利,故近日又增寒热,往来起伏,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急。口苦咽干,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为饮郁化热之象。     中医诊断:悬饮饮停胸胁,少阳枢机不和     治法:泻肺降气,逐水祛饮     方药:椒目瓜蒌汤加减川椒目5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葶苈子10克(包),苏子5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白蒺藜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生姜3克。三付,水煎服。     辨证调护:避风寒,慎起居,怡情志。 [教学参考]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性胸膜炎所致,根据其胸胁胀痛,咳嗽加重,呼吸气急等临床特   点,一般本病属于中医悬饮范畴,近年来不少学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不少进展。《金匮要   略》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后世运用十枣汤治疗本病,往往收效良好。吴氏   报告,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迅速、安全、经济、简便的特点,为治疗本病的有效良方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4):28]。钟氏用十枣汤随证加味治疗8例渗出性胸膜炎收   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积液消退时间平均为12天,[中医杂志,1959;(3):48]。邵氏报   告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综合组三组进行。中药组、综合组针对   病情选用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治疗。治疗结果表明,这些方药对于退热   和胸水吸收都有较好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9):15]。 黄氏认为治疗“痰饮”的常用方“控涎丹”虽峻猛,丸则攻亦缓,用量1~5克,该方药服药后或吐或泻,是药力逐邪的表现。大抵痰饮在膈上者,必有呕吐,可伴腹泻;痰饮在膈下者,每见腹泻,偶有呕吐。凡脏腑经络、皮里膜外之停痰伏饮或奇证痼疾而见滑腻之苔,弦滑之脉者皆可应用,每获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86;(8):374]。陆氏认为《金匮要略》对“悬饮” 的论述与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脉象基本符合,运用《金匮要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体会认为本病形体俱实,脉沉弦有力者,可用十枣汤峻剂逐水,应与健脾渗湿药,清热化痰药配合,停药时也要用健脾药善后。对于胸水不多或体质差者,可用瓜蒌薤白汤、小陷胸汤、苇茎汤泻肺利水、通阳散结。胸水日久不退,出现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无寒热,脉微大迟或涩等血瘀证时,用血府逐瘀汤合千金苇茎汤。有表邪时先解表,不可猛攻,以免耗伤正气[辽宁中医杂志,1981;(7):7]。 李氏报导治疗悬饮(渗出性胸膜炎)30例均获得痊愈。治法:1.加味十枣汤:煨甘遂、红芽大戟、芫花各等分研末(装胶囊),瓜蒌仁15克,枳实10克,红枣10枚,煎水送服粉末2~4克。2.兴阳逐饮抗痨汤:桂枝5克,薤白、白芥子、佛手各10克,法半夏、茯苓、丹参、陈醋(冲)各15克,   煨甘遂6克,夏枯草、伸筋草各30克,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去桂枝加柴胡、黄   芩、葶苈子;乏力,纳食不香舌淡苔白腻脉滑加党参、白术;积液消失后,胸膜粘连胸   痛者,可服丹参、伸筋草,连服2个月症状可消失,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为7~9天。[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4):27]。庄氏等以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为例,阐述痰   瘀同源的道理。作者曾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本病,疗效仅在10%~50%,后按痰瘀同治   法治疗16例,方用瓜蒌、百部各15克,黄芩、半夏、川芎、炮山甲、白芥子各10克,葶   苈子12克,甘遂、大戟各1.5克(煨),皂刺10~20克,一般服药4~10剂,胸炎即消失。   认为引起痰饮的各种原因多能导致血瘀,痰饮和瘀血可因同一原因而同时发生,亦即   “痰瘀同源”,因此痰瘀同治,每获良效[辽宁中医杂志,1985;9(10):36-37]。 秦氏报导15例渗出性胸膜炎(证属中医悬饮)均未进行胸穿抽液而用中药治愈的体会。治   法为清热解毒,泻肺利水。方药:银花或公英、连翘、鱼腥草各18克,丹皮、桑白皮、   葶苈子、桔梗各9克,苡仁12克,根据胸腔积液量的多少及体质强弱,酌加煨大戟、制   甘遂各1.5~3克,白芥子3~6克,有低热者加银柴胡9克,地骨皮9~18克,尚可随证化裁,   平均治疗时间为33.7天[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7]。张氏等介绍以牡蛎泽泻散   加减(牡蛎、泽泻、葶苈子、瓜蒌根、海藻、泽漆等)治疗1例胸腔积液患者,服药7剂后   胸水全部吸收[上海中医药杂志;5:29]。刘氏介绍以大陷胸汤(大黄、芒硝各9克,甘遂   3克,水煎服)治疗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均未采用西药),4例少量胸水者服1~3剂后   胸水消失,余2例服6~9剂胸水消失。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药后除出现腹泻外,无其他副   反应。血沉在治疗后20~60天内恢复正常。随访二年内,均无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   1:26]。邱氏报导用苇茎汤加味治疗悬饮12例,均经胸透证实为一侧胸腔积液。基本方药:   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杏仁。肺热加葶苈子、鱼腥草、银花;胸痛加瓜蒌皮、   薤白头、元胡;气虚加黄芪、党参;胁痛加柴胡、青皮;内有伏热加白茅根、桑白皮;结   核病患者加百部、黄芩并配合抗痨药[江西中医杂志,1980;4:64]。 李氏介绍用结炎汤治疗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0例。结炎汤系《金匮要略》中悬饮主方葶苈大枣泻肺   汤合支饮主方泽泻汤加茯苓、桑皮、黄芪、陈皮。基本方药:泽泻10克,白术20克,葶   苈子30克,茯苓30克,桑白皮15克,陈皮12克,黄芪30~60克,大枣10枚。胸胁疼痛加柴   胡、白芍、桃仁、红花、元胡;咳嗽痰多加浙贝、杏仁;干咳少痰加沙参、知母、鳖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33]。冯氏介绍用胸渗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8例,   方中大戟、甘遂、葶苈子驱逐水饮、泄胸水,白芥子、薤白、贝母辛苦开结,破饮利气,   降逆化痰。佐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桔梗开源,引诸药入胸中,直捣病所。诸药合   用共奏利水逐饮、降逆化瘀之功[山西中医,1990;6(4):20]。祖氏介绍以二子柴   胡汤治疗胸腔积液31例,本方是《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柴胡陷胸汤基础上加葶苈子、白   芥子组成。方用:葶苈子15克(包),白芥子5克(包),柴胡12克,黄芩12克,枳壳   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黄连5克,瓜蒌15克,生姜3片。以清热化痰,宽胸开结,   攻逐水饮。发热者加芦根、栀子;体弱食少胸胁支满、胸水难去者加桂枝、白术、甘草;   胸部满闷、舌苔浊腻、湿浊重者加薤白、杏仁;痰多黄稠者加冬瓜仁、苡仁;咳痰清稀   者加附子[湖南中医杂志,1993;9(3):33]。 [复习自测]必考题      1.悬饮的病因有、、、。病位在, 与关系密切。病机关键是。[答案]思考题      2.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有何区别?湿、水、饮、痰的区别与联系?[答案]3.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答案]4.悬饮如何分型论治?[答案]椒目瓜萎汤的组方原则是什么?[答案] 3.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答案]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饮为阴         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         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饮邪不盛者应用温药,而且在饮邪盛实而用         祛饮治标之法时,亦均应佐以温药。同时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实         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         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属邪实         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凡饮邪壅实者分别治以攻         遂、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阳气通则饮自化。 4.悬饮如何分型论治?[答案]椒目瓜萎汤的组方原则是什么?[答案]椒目瓜蒌汤从肝肺论治,以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逐水,以苏子、瓜蒌皮、陈皮、半夏降气化痰,以椒目、茯苓、生姜皮逐水祛饮,以白蒺藜引药入两胁,平肝以助降肺,诸药合之,共奏泻肺祛饮,降气化痰之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