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623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基于岗位需求高职《研究化学》改革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岗位需求高职《研究化学》改革和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行业的激烈的竞争形势,迫切要求大学生德才兼备。即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满足专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本文,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从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分析化学》改革与创新。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创新一、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化工、材料、轻工等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
2、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方向多为企业分析检测岗位。而企业分析检测岗位关系生产原料质量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评价。因此,在岗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的好坏。高职人才培养也应立足这一点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优化。4为培养这样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以知识传递为本位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将课程培养目标转移到满足岗位需求上面来。课程目标确定
3、应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岗位需求渗透到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和标准改革和开发课程体系。把培养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食品、药品及其它工业产品分析检测岗位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二、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1.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以企业分析检验岗位为例,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侧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化学分析能力;二是,基础仪器分析能力;三是,分析结果数据处理能力。基于岗位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
4、块划分,即划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各类产品检验中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基;第二,运用化学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知识;第三,运用仪器量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知识。4实践模块教学侧重能力培养:第一,滴定分析操作技能;第二,重量分析操作技能;第三,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每种技能分由基本操作、单元实验、样品检测项目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杂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提炼出十个典型的样品检测项目构成课程实训项目,保证所学即所用,满足分析检验岗位需求。2.兼顾行业检测标准差异组织教学内容不同专业为不同行业服务,而不同行业
5、所针对的国家检测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S药品、食品和精细化学品这些相近行业来说,国家检测方法和评判标准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行业的国家检测标准进行学习研究,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配位滴定法的实践操作,标定好EDTA标准溶液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葡萄糖酸钙的含量做出准确测定,而化工专业的学生则根据检查标准测出化工工业用水的硬度是多少。兼顾行业检验标准差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便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所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来自于生产一线的检验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顺序上进行有序编
6、排,使基本的实践操作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这种灵活的结合,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三、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4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能力。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综合能力的训练模块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指挥者。教师引导学生读标准,最终完成项目任务。相反,在岗位能力训练模块中,师生角色进行了转变,学生成为了任务的主体。此时学生充当的角色是企业标准的检验员,他们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需自主设计整个项目。包括实验标准的查阅、分析方法的选定、实验的准备、分析与数
7、据的处理和分析报告实验结果等。在岗位能力训练模块中,教师只负责提供样品,全班同学进行分析和检测。当实验结束以后,将学生的数据和实验评分细则贴在白板上。每位学生按数据取舍原则评判数据的有效性,最后报出结果的准确度。学生之间再进行分数互评。这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成为实验的组织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刘莉萍.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09:137-138.[2]高艳.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
8、012,27:54-5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