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致女儿的xin.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方案宁夏青铜峡市第五中学 周永福课题名称《致女儿的信》科 目语文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
2、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二、过程与方法1. 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2. 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4.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三、知识与技能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
4、,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1)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教学资源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多媒体、音频、课件、板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致女儿的信》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
5、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投影搜集到的关于爱情的成语、俗语、诗词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也是对爱情的初步感知和认识。也是语文积累的一个环节。诱导性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对现实问题的思索中,当然也把文本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搭建起文本与生活体验之桥。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导语(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2.投影: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
6、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教学活动2初步感知环节重点解决字词抓基础,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通过对结构的梳理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条理化掌握。初步感知作者对爱情的诠释以及诠释的方式方法,并能结合个人体验来感知作者的爱情观。抓住了教学重点,实施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抓双基,落实三维目标。落实情感体验,启发思维活动。二、初步感知 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
7、ún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麦穗suì忐忑:心神不定。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2.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
8、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