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

ID:62062362

大小:1.0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4-14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_第1页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_第2页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_第3页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_第4页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初期文字载体的变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初期的文字载体1.陶器龙山文化(公元前25-前20世纪)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前22世纪)陶器上已经发现了刻划简单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称为陶文。这一时期的陶文尚未被辨认出来,很可能是一种消逝了的文字。但从中可以证明,陶器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制作的文字载体。陶文拓片刻纹陶尊(大汶口文化)日月山形纹局部放大2.甲骨商周(公元前16-前11世纪)后期的甲骨文书。甲是指龟甲,骨是指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写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甲古文。因这些文字是商王朝用龟甲兽骨占卜凶吉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人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被称作契文、卜

2、辞;又因甲骨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故又被称作殷墟甲骨或殷墟文字。甲骨上记载的内容并不是为了传播知识,因此不能称为正规的书籍,但它是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字载体。带有文字的龟甲3.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直到前5世纪止,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大体相当于夏、商、周以至春秋时期,大约在商代晚期的第二期铜器上才出现铭文。较早的铭文只有几个字,商代末年开始有较长的铭文,最长的有三、四十个字.西周的铜器铭文增多,有近500字的长文,多为与祀典、锡命、征伐,契约有关的记录。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我国许多古代文献,因

3、此后人称之为青铜器的书。散氏盘(西周)宗周钟(西周)毛公鼎(西周,陕西歧山出土)毛公鼎拓片4.写有文字的石片和玉片侯马盟书(春秋,山西侯马出土)禅地祗玉册(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器侯马盟书1965-1966年,在山西省侯马晋城遗址出土了一大批春秋晚期写有文字的玉片和石片。这批玉石文书的内容是反映韩、赵、魏三国分晋前夕,晋国世卿赵鞅为战胜敌对势力,巩固内部团结,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时订立的盟约,故称为“侯马盟书”。盟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底,以取信于鬼神。侯马盟书是用毛笔书写的,多数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侯马盟书的

4、发现,表明春秋晚期的人们已经有意识整制玉石成片,使之适于书写,作为文字的载体。5.石雕除陶器、甲骨、青铜器之外,古人还在石头上刻字,谓之石雕。《墨子》书中有“镂于金石”之说。战国时代,在石头上刻字已经流行。现存最早的石雕是陕西出土的石鼓,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为花岗石质,圆顶平底,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共十件,原文700余字,现存272字。雕刻在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典和佛、道经典,谓之石经。最早的石雕:石鼓最著名:熹平石经历史上最著名的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75─183年)雕刻的《熹平石经》中国官方修订的教科书

5、:包括五经及公羊传、论语,共46碑,约20万字,始于熹平四年,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由蔡邕等人用隶书书写上石,共刻成46碑立于洛阳太学。内容为《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种儒家经典。石碑高一丈,宽四尺。熹平石经残片(东汉)熹平石经拓片熹平石经之后,历代都有石经传世,如三国时期的《正始石经》,曹魏正始二年(241)刻成古文、篆文、隶书3种书体的石经,又称《三体石经》,唐文宗开成二年的《开成石经》,五代蜀广政元年至二十八年(公元938─965年)刻的《后蜀石经》,宋仁宗庆历元年始刻的《北宋国子监石经》,南宋高宗用

6、楷书手写付雕的《御书石经》以及清朝的《清乾隆石经》等。汉代的官学汉代讲经画像砖三国·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刊立的三体石经残石(局部拓片)三体石经原石残高112厘米,宽46厘米。1922年河南省洛阳市出土,石经刻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三世纪).用三种字体书写《尚书》、《春秋》内容。自上而下,碑文用分别为: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文字传播的准确性和广泛性上,石雕具有更大的意义,被后人称为石头书。6.简牍中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是我国最早的正式书籍。一根竹片叫做“简”,

7、把多根简编连在一起叫做“简策”,“策”意与“册”相同。一块木板叫做“板”,写了字的木板叫做“牍”,一尺见方的“牍”叫做“方”。简策一般为长篇著作或文字,版牍的主要用途是记录物品名目或户口,也可画图和通信。据考证,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代末期),我国已有简策,后世一直沿用到印刷术发明之后,其间以春秋到东汉末年最为盛行。东汉以后逐渐为纸写本所代替。迄今发现最早的简牍实物是战国时期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青川木牍(秦武王,四川出土)汉简(新莽地皇三年,甘肃出土)7.帛书亦称缣书,是写在缣帛(丝织品)上的书。《墨子》一书中有“书之竹帛,镂之金

8、石,琢之盘盂”的记载。帛书起源于春秋时期,实物则以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为最早。战国时代,帛书与简牍是同时并用的。三国以后,纸逐渐通行,帛书随之渐少。帛书的使用时间大约在战国到三国之间,即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