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

ID:62040432

大小:2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_第1页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_第2页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_第3页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_第4页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十一、基本知识(必做题部分)(十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2第二章)1、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B)倾斜角,;斜率:;.2、直线方程(C)⑴点斜式:;斜截式:.⑵两点式:;截距式:.⑶一般式:,(不全为0);直线的方向向量:或,法向量.3、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B)直线方程平行的充要条件垂直的充要条件备注斜率存在且(验证)不可写成分式4、两条直线的交点(B)联立方程5、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B)⑴点到直线的距离:.⑵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6、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C)⑴标准方程:①;②.⑵一般方程:.注:表示圆.圆的方

2、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⑶圆系法.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B)(主要掌握几何法)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①点在圆上;②点在圆内;③点在圆外.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①相切;②相交;③相离.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圆心距,表示两圆半径,且)①相离;②外切;③相交;④内切;⑤内含.8、空间直角坐标系(A)其他一些结论:1、直线系直线方程平行直线系垂直直线系相交直线系2、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3、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4、圆系:⑴.注:当时表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⑵.(十七)圆锥

3、曲线与方程(选修2-1第二章)1、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B)⑴定义:第一定义:.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和大于

4、

5、这个条件不可忽视.若这个距离之和小于

6、

7、,则这样的点不存在;若距离之和等于

8、

9、,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第二定义:平面内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是椭圆.⑵几何性质标准方程图象中心顶点焦点对称轴范围离心率准线方程焦半径通径椭圆中的结论:①内接矩形最大面积:.②为椭圆上任意两点,且,则.③椭圆焦点三角形:<Ⅰ>,();<Ⅱ>点是内心,交于点,则.④当点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最大.⑤过椭圆左焦点的焦点

10、弦为,则;过右焦点的弦.2、中心在坐标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A)⑴定义: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11、

12、)的动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条件<

13、

14、,这一条件可以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加以理解.若=

15、

16、,则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

17、

18、,则无轨迹.若<时,动点的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又若>时,轨迹为双曲线的另一支.而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故在定义中应为“差的绝对值”.第二定义:平面内动点M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⑵几何性质标准方程图象中心顶点焦点

19、对称轴范围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进线通径双曲线中的结论:①双曲线的渐近线:.②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③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渐近线为渐近线互相垂直.3、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A)⑴定义:平面内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是抛物线.⑵几何性质标准方程图象顶点焦点对称轴准线方程焦半径通径抛物线中的结论: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Ⅰ>;;<Ⅱ>;<Ⅲ>以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Ⅳ>以(或)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Ⅴ>.圆锥曲线的其他注意点:1、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2、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

20、准距为,抛物线的通径为,焦准距为;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3、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同时大于且时表示椭圆,时表示双曲线).4、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两点分别为,则弦长,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5、对于y2=2px(p≠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以简化计算.6、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为椭圆上不同的两点,是的中点,则;对于双曲线,类似可得:;对于抛物线有.7、求轨迹的常用方法:(特别注意有无限制条件)(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之间的关系

21、,构成,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依赖于另一动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的代数式表示,再将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6)交轨法.11、直线与

22、圆锥曲线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