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04573
大小:373.7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4-10
《河北省衡水市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衡水中学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档某某省某某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某某中学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说明从整体分析,某某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数学(理)试题(以下简称“某某七调”)总体而言完全符合2015年新课标一数学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延续了新课标Ⅰ数学高考改革方向和特点,即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并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考察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是一份很成功的试卷。(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某某七调理科卷的第1题考查集合,第2题考查复数,第3题考查数列,第4题考查三角函数,第5题考查程序框图,第6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第7题考查正、余弦定理
2、,第8题考查三视图,第9题考查向量,第10题考查外切球问题,第11题考查双曲线,第12题考查函数性质,第13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第14题考查正态分布,第15题考查圆的方程。.第17题的立体几何题出现求最值,给学生的计算增加了复杂度,但是相比往年题目中对于存在性的考查.这道题还是较常规.综观整X试题,基础部分的分值达到118分左右,考查到了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引导学生备考复习.(二)注重对知识本质理解的考查.第9题对判断三角形形状考查,学生可能记住判断三角形的结论,必须从条件出发分解向量,逐步变形,得到结论.第16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问题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在
3、备考这类题目中只注重计算而不注重理解概念的本质原理,就会无从下手.此题必须会根据不等式形式构造函数,用导数解决解集问题。掌握最本质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硬道理(三)试卷在平稳中有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第19题概率、统计跟以往风格也有所不同,题目并没只考概率、期望、方差,而是侧重考查学生独立性检验与几何概型,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易得出第三问的结论。14/14文档(四)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考查略显不足.如对基本不等式、线性规划、命题与简易逻辑、二项分布等知识点的考查略显不足.2.第6题与第13题均考查了多项式的展开问题,属于考查重复;3.对于存在性问题
4、与恒成立问题的涉及较多.4.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后一题均以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为背景,对于难点问题的处理过于集中在同一知识点上.二、亮点试题分析本套试题注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比较典型的题目有7、9、11、17、19、20题等.其中第6、9、11、12、16、19、20、21题容易出错.【考试原题】16.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若,,则不等式(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为.【解析】【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及其应用、构造辅助函数.【易错点】无法联系已知条件和结论,构造辅助函数,从而解决问题受阻.【解题思路】1.利用条件和构造新函数.2.研究的单调性,结合
5、原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值即可求解.【解析】设,(x∈R),则∵,∴∴,∴y=g(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14/14文档∵,∴g(x)>2015,又∵,∴g(x)>g(0),∴x>0.∴不等式的解集为(0,+∞).【举一反三】【相似易错试题】2015年新课标Ⅱ高考题第12题设函数是奇函数的导函数,,当时,,则使得成立的的取值X围是()A.B.C.D.【解析】试题分析:记函数,则,因为当时,,故当时,,所以在单调递减;又因为函数是奇函数,故函数是偶函数,所以在单调递减,且.当时,,则;当时,,则,综上所述,使得成立的的取值X围是,故选A.【答案】A【考试原题】20.已
6、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1)求椭圆的方程;(2)设,过点作与轴不重合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连接分别交直线于两点,若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试问:14/14文档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查方向】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定值问题.【易错点】无法建立之间的关系,计算能力不过关,无法看出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1.由已知条件求出椭圆C的方程.2.设P(x1,y1),Q(x2,y2),设直线PQ:x=my+3,与椭圆方程联立,得(3m2+4)y2+18my-21=0,由此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已知
7、条件能求出直线MR、NR的斜率为定值.【解析】(1)由题意得,故椭圆的方程为(2)设,直线的方程为,由,,,,由三点共线可知,同理可得,所以【举一反三】【相似易错试题】2014年某某(理科)高考题第20题如图,已知双曲线C:-y2=1(a>0)的右焦点F,点A,B分别在C的两条渐近线上,AF⊥x轴,AB⊥OB,BF∥OA(O为坐标原点).14/14文档(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过C上一点P(x0,y0)(y0≠0)的直线l:-y0y=1与直线AF相交于点M,与直线x=相交于点N,证明:当点P在C上移动时,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解析】(1)设F(c,0),
8、因为b=1,所以c=,直线OB的方程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