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4072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31
《《王何必曰利》--讲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示范课教案课题:《王何必曰利》授课教师:冯艳杰时间:2012.10.20第三节课地点:高二、十二班5《王何必曰利》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学法导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拓展练习重点:重要的文言知识难点:体会孟子对比说理的妙处及其义利观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见百货商行的一幅对联:子贡经商取义不忘利,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可
2、见儒家的大师和弟子身体力行儒家经典要义,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孟子去探究儒家思想的精髓。二、结合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三、学习课文第二则,找同学读课文。5一、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A和B级余下的练习题。二、找同学回答A级和B级的题,结合B级题第二题看知识构建对宾语前置的归纳。宾语前置句归纳1、A不吾知也。 B忌不自信。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A宋何罪之有?B何以战?C先生将何之?规律: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A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B惟命是从规律:由“之”“是”帮助构成宾语前置六
3、、找同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明确翻译不准的地方)七、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探究题的后4题。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点拨,拓展。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3、孟子是如何说理的?因利罢师:君臣成仇、父子反目、兄弟割袍——国破家亡因仁罢师:君臣一体、父慈子孝、手足情深——称霸天下结论:何必曰利(取义舍利)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
4、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5(出示多媒体补充儒家关于利和仁义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4、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与孟子的义利观背道而驰的现象,请列举并评论。(出示多媒体,展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品评社会现象的能力。)近年来,有毒食品竟有愈演愈烈之势,含瘦肉精的双汇火腿、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婴儿奶粉、含地沟油的
5、川菜火锅,毒豆芽、皮革奶、染色馒头……。(1分)这些商人只顾追逐钱利,不顾仁义道德,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可耻可恨。(2分)课文小结: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范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的真正含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借用山西一家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的晋商商号的一幅对联:“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走上社会能成为
6、对联中的大丈夫和真君子。作业:1、学案上的C级题2、归纳本课3则中带“而”的句子,明确句中“而”5的用法和意义。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