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ID:6192414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6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第1页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第2页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第3页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体会毕业论文一、引言“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笔者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笔者参与所在学校对“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二、“诗教”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实施(一)学校成立

2、了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成员组成,负责校本课程的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二)课程实施一般操作流程1、确定一个主题或项目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各小主题的确定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愿。三、“诗教”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选择主题是校本课程活动实施的首要环节。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3]。围绕以上目标,在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便征集教师及学生的意见,设计并确定出每个学期的研究内容,形成菜单,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图3.1便是教

3、师围绕“诗教”所设计的部分主题。诗教诗吟唱诗与地理诗与名人诗与科技诗与友情诗与礼仪诗与天文诗与学习诗与爱国诗与动物诗与美食诗与节日诗与民俗诗与友情诗与名胜诗与健康诗与花诗与季节4图3.1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研究的小主题。如在“诗与节日”这一主题内容下,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确立了一系列的小主题:“诗与春节”、“诗与元宵节”、“诗与清明节”、“诗与端午节”、“诗与中秋节”、“诗与重阳节”等。四、“诗教”校本课程的有关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5]。(一)结合各年级目标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过程

4、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提供学生展示的途径和阵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结合校内和校外的多种资源,我们主要通过表4.1的途径:表4.1校内校外校报、黑板报作品展览交流会校园网上的网页中队、大队表彰会广播站主题班队会校外演出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成果汇编集出版家庭、社区展示会(黑板报、文艺表演等)学校间的交流和沟通专题网页的制作和展示4(二)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对《“诗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

5、和学校学生实际。五、“诗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一)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艺术、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等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参考文献:[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41.[2]杨龙立.校本课

6、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32-134.[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42-243.[4]廖国森.新课程视野下的自主学习[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46-150.[5]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98-101.[6]刘文霞.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7,(2):12-14.[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9,(3):21-22.[8]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质、策略与条件[J].教育导刊,2002,(12):25-27

7、.[9]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31-34.4[10]徐洁.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J].教育发展研究,2003,(7):46-48.致谢:本文是在蒋爱英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蒋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蒋老师均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衷心地感谢蒋老师!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