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ID:21742291

大小:171.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0-20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四、校本课程评价五、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自上而下”课程管理的质疑教育民主运动的深入教师角色更新的需要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一)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1.对自己有责任2.对社会有责任马丁布伯:“吾—汝”关系(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课程观——格玲学校课程观1.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

2、趣。2.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的经验。3.客观而普遍的法则与绝对真理,将排除其他可能同时存在的多元声音(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校本课程发展是基于对个人及对社会的责任(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强调主体性与互为主体性2.重视抉择3.课程本质为意义的赋予(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应藉由“吾-汝”关系的建构所形成(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一、教育原则—民主主义二、教育即生活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四、做中学的知识实践观五、课程应考虑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的结合

3、(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实用主义教育观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它能发展接近儿童世界的课程2.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它是发展生活教育、与经验连接的教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主义注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重视不确定性,消弭主客观的对立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语言论述的结果重反省、诠释与创新教育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且重转化性的质变(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强调动态、循环与开放的课程观反对学科本位,主张跨学科的课程统整重视文化多元课程(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

4、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后现代社会中的课程发展应强调局部论述、去中心性(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动态、循环、开放的课程观2.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意义形成”的课程发展历程——不确定性使意义在不断的参与中形成(三)后现代主义(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乃采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去向2.校本课程发展使经验统整的课程3.教师的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4.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教师角色转化心理学基础(一)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感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

5、实现的需求2.贺兹柏格(FrederickHerzberg)的二因动机理论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的隶属感(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作,提高其工作动机(二)社会建构理论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二)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社会建构

6、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2.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社会学基础(一)符号互动论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自我互动2.布鲁默(HerbertBlumer)象征互动论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立在事物对他们的意义上(2)事物的意义在个人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浮现出来(3)事物的意义乃经由个人的诠释过程而确定互动中行动者的诠释(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1.由符号互动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生需意识到课程对其有

7、意义时,学习才有意愿,校本课程发展即致力于发展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2.由符号互动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1)校本课程是透过各行动者持续的“自我互动”诠释而形成(2)校本课程发展讲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建立其课程的“意义”网络(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1.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1)系统系统是整合部分到一个整体中的关系网络环境是干扰系统维持的变项开放系统的概念出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性的差异(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系统机械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心理系统(socialsystems)互动系统组织系统社会系统(庐曼社会系统论的概念架构)(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2)

8、复杂性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态的全部(3)自我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