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

ID:61903296

大小:6.85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1-03-26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_第1页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_第2页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_第3页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_第4页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春CB第07章-线粒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章线粒体mitochondria1线粒体的形态(光镜)2真核细胞与线粒体3线粒体概述mitochondria*独特的膜性细胞器;*具复杂的超微结构;*真核细胞的供能中心;*具DNA、核糖体、RNA;*合成部分蛋白,有一定自主性;*寿命10余天,能分裂增殖。47.1线粒体的形态结构7.1.1形态、大小、数目和分布*形态:随细胞与状态而变(线状、粒状)*大小:直径0.5~1m*数目:生理旺盛细胞线粒体多(eg:肝C、肾C)肝细胞含1000余个线粒体;*分布:小肠上皮细胞——集中于顶部;肝细胞——均匀分布。*问题:红细胞

2、无线粒体,其膜上钠钾泵所需能量来自哪里?57.1.2线粒体的超微结构6线粒体的电镜照片7线粒体的电镜照片8线粒体的超微结构9环状DNA分子的高级结构10线粒体的超微结构11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特点1、外膜——有孔蛋白,高透性。2、内膜——高蛋白膜,低透性;内陷成嵴,有基粒。3、膜间腔——多种酶、底物、辅助因子。4、基质——mtDNA、核糖体、tRNA、多种酶系。12线粒体的内膜*基粒——ATP合成酶(F1F0-ATP酶),含多个亚基。头部——F1因子。突出膜外——合成ATP。基部——F0因子。嵌入膜内——质子通道。*电子传递

3、链——呼吸链(2种)13线粒体结构示意图14基粒——ATP酶复合体。有柄的小球体。由头、柄和基部组成F1因子F0因子可溶性ATP酶OSCP疏水蛋白头部:ATP合成酶柄部:OSCP(对寡酶素敏感的蛋白)基部:疏水蛋白、嵌于膜中15基粒:头部(5种亚基,F1)、柄部(OSCP)、基部(F0)167.2线粒体的氧化供能作用细胞中的供能物质*糖类→→G→线粒体淀粉→G(直接供能)←→糖原(能量贮存)*脂肪→→脂肪酸→线粒体*蛋白→→AA→→有机酸→线粒体17细胞氧化作用示意图细胞氧化——细胞内葡萄糖、AA、脂肪酸等供能物质在一系

4、列酶的作用下,消耗O2,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细胞呼吸。187.2糖酵解*反应地点——细胞质*1分子葡萄糖(6C)→→2分子丙酮酸(3C)。*葡萄糖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可产生少量ATP。*无需氧气,存在于所有细胞。19糖酵解的地点与产物20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功能*三大步骤(细胞氧化的核心)1、乙酰辅酶A生成2、三羧酸循环、3、e传递偶联磷酸化。*地点:线粒体中(基质、内膜)、需氧。*多个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酶系、呼吸链酶系与ATP合成酶系。21氧化磷酸化的步骤与地点1、乙酰辅酶A生成——线

5、粒体基质丙酮酸+脱氢酶系——乙酰辅酶A+CO22、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在三羧酸酶系作用下,使乙酰辅酶A彻底氧化,产生2个CO2、4x2H。3、电子传递偶联磷酸化——内膜22线粒体的基本功能丙酮酸脂肪酸23三羧酸循环简图24三羧酸循环过程图25NAD、FAD——递氢体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两者均为含有B族维生素的辅酶。NAD++2HNADH+H+FAD+2HFADH2三羧酸循环的4步脱氢——4对氢原子其中3对氢原子由NAD结合传递。26NAD+NADH27FADFADH22

6、8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复合物Ⅰ——NADH脱氢酶(e递体、H+泵)使NADH脱氢,H脱e→辅酶Q(CoQ,泛醌),使CoQ→CoQH2泵出H+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使琥珀酸脱H、FAD结合H,再使CoQ→CoQH2。复合物Ⅲ——cytc还原酶(e递体、H+泵)将CoQH2的e传给cytc,泵出H+复合物Ⅳ——cytc氧化酶(e递体、H+泵)催化e从cytC→O结合2H+形成水。泵出H+。29细胞色素C的辅基——铁卟啉cytc——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通过Fe3+与Fe2+的变化传递电子30呼吸链电子传递示意图31电

7、子传递与磷酸化32e传递驱动质子泵将H泵入膜间腔33电子传递链(动画)3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couplinghypothesis)英国的Mitchell在1961提出,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PeterD.Mitchell35化学渗透学说解释电子传递如何偶联磷酸化构成呼吸链的3个复合物具有质子泵功能,当H原子的高能电子在复合物间传递时,所释放能量可驱动质子泵转运H+到膜间腔,形成H+梯度。另一方面,泵出的H+总是有顺浓度返回基质的倾向,当H+从基粒的质子通道回流时,释放的能量使A

8、DP+Pi→ATP。36化学渗透学说37质子回流与ATP生成示意图38ATP合成酶39ATP合成酶作用机理——旋转催化学说博耶(Boyer),1997诺贝尔化学奖最小的分子马达。3个β亚基与核苷酸结合有三种构象:空置状态(O态)松弛结合态(L态)紧密结合态(T态)40分子马达的旋转催化γ亚基在α3β3圆筒中单向转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