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95766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通识教育下设计思维课程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下设计思维课程探索摘要:通过设计思维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关联,课程开展方式和经验总结,结合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实际案例,研究设计思维教学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更新提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方向。关键词:通识教育;设计思维;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案例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融会,相互影响,设计中“跨界”、“跨学科”的多边协作,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设计几乎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设计领域里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判断、直觉、思考、决策和创造性技能;设计过程中思维与实践高度统一,能有效提升人的
2、综合素质;因而,设计思维训练应该成为现代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环节。本文将从设计思维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关联,课程开展方式和经验总结,以结合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实际案例,研究设计思维教学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更新提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方向。1设计思维演变及与现代高校通识教育的关联4学海无涯通识教育下设计思维课程探索摘要:通过设计思维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关联,课程开展方式和经验总结,结合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实际案例,研究设计思维教学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更新提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方向。关键词:通识教育;设计思维;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案例随着社
3、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融会,相互影响,设计中“跨界”、“跨学科”的多边协作,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设计几乎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设计领域里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判断、直觉、思考、决策和创造性技能;设计过程中思维与实践高度统一,能有效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因而,设计思维训练应该成为现代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环节。本文将从设计思维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关联,课程开展方式和经验总结,以结合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实际案例,研究设计思维教学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更新提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方向。1设计思
4、维演变及与现代高校通识教育的关联4学海无涯设计思维泛指在设计实施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因而是一个动态的、各种思维类型综合的过程,设计的思维过程也是设计产物生产的过程。它通过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构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的创造性思考路径。回顾20世纪,“设计思维”被运用到很多领域。在科学领域,把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观念、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可以追溯到197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他在《人为事物的科学》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1984年,钱学森先生倡导将人的思维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国内思维研究的先河就此开启。近年
5、越来越多研究者涉足设计思维研究领域,相关的创新教学探索也逐步广泛、深入开展。设计思维与高校通识教育在目标、教学对象、课程性质方面有共同之处:通识教育重点在于学生素质的培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强调基础性、全面性而非专业性;而设计思维教育最吸引人之处在于打破了专业之间的界限,可以成为各专业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教学方法。当然,在目前高校开展的现状来看,除了极少数高校将设计思维课程纳入通识教学体系,两者更多的交汇之处还比较缺乏。2设计思维教学方法和经验2.1我国高校设计思维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当前,设计思维课程在部分高校得以不同程度的展开;尤其在一些美术学院和其他院校的艺术设计
6、专业,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专业教学当中,成为教学体系里的核心课程。近年来兴起的设计工作坊等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设计思维的课程形式,并逐步将课程从专业教学领域向其他非设计专业,乃至公共课(或通识课)领域拓展。如中国美术学院跟香港科技大学“DesignThinking设计思维联合课程”项目,就是通过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和整合,从而擦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带来不同原有模式的学习体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的相关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注重表象积累;二是强化思维发散性、流畅性训练;三是突破性具象联想和抽象形象化能力培养;四是以及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7、。这些教学中的尝试,为设计思维进一步进入通识课程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2国外高校设计思维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经过长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西方国家对于开展设计思维教学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操作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结合IDEO和美国纽约RiverdaleCountrySchool联合推出的“设计思维工具包”。这套工作方法将整个训练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有更为细致的工作重点,并配套合理实用的解决手段。完整细致,环环相扣,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当然,实践操作的路径,并非仅此一条。对于设计思维实践的总结,往往因实施者教学组织方式和立足点和具体方法的差别导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