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7250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气象》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熊自立《农业气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者:熊自立所属系部(教研室):农生系基础教研室本单元标题:第2章温度授课班级设施农业11-2上课时间7周10月18日第1-2节上课地点教1-308周月日第节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2、熟悉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3、了解影响空气温度升降的两种物理过程;4、熟悉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5、熟悉土温、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中重要意义。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
2、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调节土壤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2、利用土壤温度年变化规律,来指导农产品合理贮藏;3、学会利用逆温现象来指导农业生产;4、学会利用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来指导农业生产。1、了解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2、熟悉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3、了解影响空气温度升降的两种物理过程;4、熟悉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5、熟悉土温、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土壤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空气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土温、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难点:影响土壤温度的
3、因子;积温及其应用。解决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和积温相关概念;采用农业生产的实际案例阐述积温怎样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参考资料1、《农业气象》,李亚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版2、《农业气象》(第二版),阎凌云、姚学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5月版3、《农业气象》,姚运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一部分:组织教学(时间:…3…分钟)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复习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3…分钟)1、教学内容:第2章温度具体为:(1
4、)土壤温度;(2)空气温度;(3)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熟悉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了解影响空气温度升降的两种物理过程;熟悉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熟悉土温、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中重要意义。【步骤二】新知识的引入及讲解(时间:…80…分钟)第2章温度一、土壤温度(一)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1、地面热量差额(Qs)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地面热量收支不平衡引起的,地面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称为
5、地面热量平衡,又称地面热量差额(Qs)Qs=±R±P±B±LER:辐射方式进行的热交换。P:地面和近地层的热量交换。B:地面与下层土壤的热量交换。LE:水分蒸发或凝结的热量交换。2、土壤的热特性2.1土壤热容量(C):表示土壤容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m3·℃。2.2土壤导热率(λ):解释土壤传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是指上下两层土壤厚度为1cm,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所通过的热量。单位是J/m·s·℃。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大小均取决于土壤的组成成分。水的热容量和导热
6、率较大,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较小。(二)土壤温度的变化1、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土表温度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3时)、最小值出现在接近日出时。表层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大,土壤深度愈深,温度日较差愈小。中纬度地区土壤深度100厘米以下,温度日变化基本消失(日变消失层)。土壤深度每增加10厘米,温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落后2.5--3.5小时。2、土壤温度的年变化:表层土壤月平均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1月;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的变幅减少,10米以下的土壤,已为常温层;土壤深度每增加1米,月平均温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落后20
7、—30天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3.1辐射型:土温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热量由下向上传递。3.2日射型:土温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热量由上向下传递。3.3过度型:土温的垂直分布分别具有日射型和辐射型特征。(三)土壤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1、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吸收;2、影响种子的发芽、出苗;3、影响作物地下储藏器官的形成;4、影响地下微生物和昆虫的活动;5、影响耕作和肥效。一、空气温度(一)影响空气升降温的原因1、空气和周围物质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地面和低层空气、空气和空气之间,主要方式有辐射、对流、平流、乱流、分子
8、传导和水分相变等6种。2、空气的决热变化过程根据空气运动方向不同可分为绝热冷却和绝热增温;根据空气中水汽含量分为干绝热变化(干绝热直减率γd,γd=1℃/100m)和湿绝热变化(湿绝热直减率γm,γm=0.5℃/100m)。(二)空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