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策略.doc

中考备考策略.doc

ID:6166091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7

中考备考策略.doc_第1页
中考备考策略.doc_第2页
中考备考策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备考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备考策略.(陆丰教研室)一、教学研究(一)研究“课程标准”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其特点有: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从重视教师向更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教法向更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知识向更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认知向更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更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更重视创新转变。在课程标准引领下的中考命题,其发展趋势是:1、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①书写:在试题中表现为设文面分或改错别字等。②背诵:在试题中表现为古诗文名句的默写。③表达

2、:减少客观题,大量设置主观题。2、越来越强调语文科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试卷更多地把语文看成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淀;强调语言材料对人的性情的熏陶作用。①尽量避免考名词术语。②阅读材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蕴含美好情感的文质兼美的作品。③设题尽量淡化文体而强调整体感悟,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④语言积累与运用分值加大,更侧重实际运用。⑤重视考查名著阅读。3、张扬个性。重视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挥,发展学生开放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题目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

3、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答案不求统一,学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二)研究学习主体以学论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备课,应先备学生。1、确立“标高”,有的放矢。重视学生的差异(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为教学确立标高。2、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尽量多地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以获取具体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师生双方及时的反馈,可强化正确知识,纠正错误知识,调整思维方式,改进复习方法。3、找出弱项,强化训练。①基础知识(是否完整、扎实;答题是否完整;题

4、意理解是否清晰)。②语境分析能力(一定语言环境中的近义词选用、成语使用、句子连贯、语病修改、句子仿写;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理解)。③整体阅读能力(多数学生阅读视野狭窄,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差,构成的答案或以偏概全,或要点不全)。④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整理能力、编序能力、组织能力;中考语言表达,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⑤阅读面知识面(关系到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扩展度,作文的思想深度)。(三)研究中考考点研究考点,应关注三点:样题、资料、信息。1、研究样题,找规律、抓关键,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复习课,老师对复习目标必须心中

5、有数:明确训练点(得分点),抓重点(分值比重大,如理解表达题),克难点(如鉴赏题、跨学科综合题)。2、研究资料。面对繁杂的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学生多茫然无序。教师应跳进题海,对语文复习资料,依托范本进行精选。精选的依据,一是中考考试说明;二是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再根据学生实际,删去偏怪题,增设重难点和新考内容,力求考点不漏。最后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3、研究信息。以多种渠道获取最新信息,及时调整备考方法和策略。二、备考方略语文学科,有其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复习时,明确几个问题:(一)目标意识让学生

6、明确学习计划,熟悉考点,有针对性地学习。1、讲授新课与备考复习同步进行。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都须温故知新,结合中考考点,运用比较、归纳、整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2、首轮复习。分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作文训练三部分。目的:使散见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让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俯视语文知识体系。3、第二轮复习。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提高应试能力。(二)厚积薄发语文素养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理解。其途径是:多读(书报)、多看(观察生活)、多听(新闻信息和他人的语言表达)、多思考(将所读、

7、所看、所听的信息筛选整理,存储有价值的信息)。强化诗文背诵;倡导课外阅读两千字内的短文。(三)结网而渔1、课堂教学结构讲清考点概念、提供答题的思路与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每个考点的复习,首先必须把考点的知识概念结合试题样例让学生完整把握,其次是提供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精选题型材料指导学生实践。2、思路与方法针对不同板块,采用不同策略与方法,强化答题技巧的训练。①审题到位抓住题干,审清题意,踩准得分点。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一是不准确,二是不规范。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分解和规范。以“古诗词鉴赏”为例:先分解,

8、明确目标(答什么),即作者在诗中的态度(肯定或反对、赞扬或批评);理由(原因是什么)。而后规范方法(怎么答)——作者对……持……态度,因为……所以……。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如题目出现“具体含义”,答案一般可以在文中找到。又如题目的分值,4分题一般答两个或四个要点,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②现代文阅读培养两种意识,三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