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doc

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doc

ID:61651902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doc_第1页
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客家童谣彰显客家文化特质一、耕读传家例1:一罗穷,二罗富,三罗牵猪牯(种猪),四罗磨豆腐,五罗满咚咚(富足的样子),六罗做相公,七罗骑白马,八罗凉伞遮,九罗田中过,十罗挑大货。(指头纹理为环状、环环相套称之为“罗”,一个指头有此纹形,即为“一罗”,以此递增。)例2: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桥上好食

2、饭,桥下好洗碗;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推崇“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主张平等的教育机会,即“有教无类”;而且自隋朝以来向中下层民众开放的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庶民百姓读书做官的机会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学而优则仕”不再是远望之浮云,通过接受教育进入仕途成为普遍认同的理想人生境界。重视教育、求学入仕的社会风尚广为流传。作为南迁的汉族,偏安一隅的客家地区至今仍然继承了重视读书入仕的中原古风,因此鼓励儿童读书做官的歌、谣、谚语屡见不鲜。二、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例3:癞痢头,

3、看黄牛,黄牛唔(不)食草。癞痢学剃脑,剃脑剃出血。癞痢学打铁,打铁难牵炉。癞痢学钉砻,钉砻难破篾。癞痢学做贼,做贼难打洞。癞痢学打铳,打铳难扣火。癞痢学修锁,修锁难修须。癞痢学赴圩,赴圩难行路。癞痢学砍树,砍树难修杈。癞痢学做瓦,做瓦难搬泥。癞痢学装犁,装犁难凿眼。癞痢学做伞,做伞难斗把。癞痢做告化(乞丐)。(癞痢,原意是对头有皮肤病而局部脱发的人的戏谑性共称,此处特指具体的某个人。)古代中原汉族恃信“天道酬勤”,认为人的状态必须与天地万物的周期性运转保持一致,方可生生不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法家思想为主导的部分战国诸侯和秦王朝则是倡导在平等赏罚条件下以勤奋获取现实功利的机会,民众“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商君书・赏刑》)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所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需要勤奋的品质将其付诸实践。而且长期处于农耕时代而养成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固化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勤奋劳作意识。在南迁汉人为主体的客家人之中,这些文化基因都得到了良好的继承。而且客家先民在长期对抗丘陵地带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中,对比相对肥沃的北方平原,需要付出双倍以

5、上的艰辛方可取得一线生机。为此,注重勤奋的文化有了进一步发挥,不仅要勤奋,更要懂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故“勤”、“苦”为立人之本。因此在客家地区突出培养儿童早期勤奋意识的童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重要性由此可窥一斑。如在例3之中,从反面以讽刺的手法叙述了一个无吃苦精神、举事无恒心的人沦为乞丐的过程,以此暗示儿童要敢于吃苦、迎难而上的重要性。相比较上文两例运用起兴将无逻辑关系的事物巧妙地连缀成一体的手法,为突出严肃的人生主题,例3拥有简单的叙事性、前后因果关系的逻辑性而又不超出儿童的理解水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