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

ID:61636357

大小: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04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湖北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中学,肖良,438600摘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行为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新课程的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

2、应的转变。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开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的课题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公

3、式的简单应用。经过了从说课到上课的过程,同时经过几次上课方案的修改,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自己的一次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实现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参照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数学空间里自由地飞翔。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反思,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谈一些想法.一、教学设计与设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

4、,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首要任务。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一种可能与条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1.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节课的开头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生活背景:电信局计划年底解决本地区新建小区的电话通信问题,离它最近的只有一

5、条线路通过,要完成这项任务,至少需要多长的电缆?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中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和意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上的所有点的距离中最小的.第二步:针对这种具体的实例,把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地图,建立数学模型,把直线和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设出它们的坐标,得到问题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1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解决,问题1的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此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学生用已有的直线的知识,包括两点距离公式、直线方程、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决大多数同学都是可

6、以解决的。所以通过这两步的安排,已经使学生主动地解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引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愿意继续探索,接受挑战。2.巧设思辨性问题,凸显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课型属于“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以问题为中心和纽带,把问题贯穿在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而在不断追问的

7、过程当中,也达到了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目的。问题1的解决只是“浅尝”,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深究”。而有了问题1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此时乘胜追击,马上抛出问题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本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问题2提出后,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并找同学回答解题思路。因为问题1的解决已经给了明显的提示,大部分同学可以想到利用求垂足点的坐标的办法。这种办法记为解法1:直接法,解法1思路直接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有此想法后,让他们动手计算,但只是让学生浅尝则止,体会一下计算

8、的繁琐,(当然也可布置作为课后作业),从情感上理解“知难也可退”,也许“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二步:学生有了对解法1的暂时避让后,思维又开始活动,愿意主动探究其他更优的解法。此时教师适时点拨,设计思辨性的小问题,不断地进行追问:(1)既然解法1繁,那么它繁在哪里?(学生不难发现难在求交点。)(2)那么你有好的办法吗?(应该可以想到避开求交点。)(3)线段的长度可以直接求吗?(引导学生用平面几何的知识,用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可以把线段放在图形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