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29516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04
《说课模板(第四阶段)梁宝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师梁宝华单位库尔勒市第一小学课题名称《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教材版本人教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Ø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Ø教材所处地位圆柱的体积是教学和推导圆锥体积的基础,因此很关键Ø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2、程,会应用该公式解决问题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Ø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是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实际的运用。 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法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2.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说学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
3、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说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二)导入新课1.猜想圆柱的体积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2.观察比较:课件出示几组圆柱体(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得出圆柱的体积大小与他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三)新知讲授 1.迁移转化: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
4、导过程,为转化做准备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
5、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3.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
6、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7、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说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r2h说其他无反思 一、让操作更详实,留下思考的痕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