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89000
大小:15.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3
《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从一堂创新大赛课例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徐州高级中学王磊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离不开教师主导地位的表达,如何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拟从一堂创新大赛的参赛课例着手,从实践的角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2017年11月,我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本次大赛的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参赛者通过对一堂课的设计与实践,彰显竞赛的主题思想。
2、我选择的课题为《牛顿第三定律》,通常关于本课的设计一般采纳情境引入、现象演示、关系猜想、实验验证、知识巩固、规律应用与迁移的教学流程,然而如何在每个环节通过创新性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对知识建构的同时进行创新思想的渗透,却需要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的向前一步,更进一步,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协调进展。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实践。一、情境引入拍手、拔河是那个环节通常选取的素材,然而高中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上述现象早已耳熟能详,如此的例子差不多特别难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缺乏思维难度使学生无法快速进入预设的情境。为此,我展示了
3、一幅建筑工人高空作业的图片,并抛出如此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展,高层建筑越来载多,经常需要对它的外立面进行整修,当高空作业人员站在墙边的高架窄板上时,通常基本上面壁站立,而不是背对墙站立,你明白是出于什么考虑吗?”这一生活中常见却又看似与本节课没有多大关联的问题赶忙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接着更进一步,“想不想体验一下?”我在教室的墙边用板凳和窄板搭建了一个“低”空平台,请一位学生背靠墙壁站在窄板上,然后缓慢下蹲,学生不由自主地从板上掉了下来,究其缘故,原来是下蹲时人体与墙壁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情理之中而又意
4、料之外的情境创设和学生的参与体验,将学生的关注引向课题,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地。二、现象演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认识,说明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现象的演示是有必要的,但例证的选择如何做到广而精呢?我选择了以下三个实例:实例1:遥控电动小车在木板上的运动理由1:小车在运动时与木板间存在多对相互作用力,既有弹力、又有摩擦力,对后面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有关心;理由2:学生关于小车前进的动力来源〔摩擦力〕以及小车对木板反作用力的方向易出现误解,可通过现场对实验的改进——在木板下加上“轮子”,观看小车通电后木板的运动方向来加以解决。实例2:吹气后的气球〔未扎口〕在放手后飞掉
5、理由1:学生可能会找不准相互作用的对象,误认为是气球飞走是由于内、外气体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为此还能够预备一个扎口的气球以备说明;理由2:此现象与后面知识的应用中火箭升空的动力来源有异曲同工之处,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实例3:〔视频〕宇宙飞船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之间掰手腕、击掌、拔河。理由: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学生日常不易观看到的现象加以展示以说明相互作用普遍存在,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实例的选择既能凸现知识本身的存在,又为后续的教与学做好了铺垫,同时引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反思,一举三得。三、关系猜想猜想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依据以往经验
6、和事实,凭借直觉对规律作出合理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中,学生特别容易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做出如下猜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验证大概能够顺理成章的接着了,然而学生猜测的依据那么特别少有人追问,殊不知看似想所以的背后,特别可能暴露出学生认知的模糊。比如:学生可能会依照拍手时的感受得出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猜想,然而这种主观感受能说明定量的结果吗?又比如:两个力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能够说明方向相反,但能够说明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吗?伴随着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思维的漏洞被不断地发明,促使学生即时反思,不仅为后续的实验验证开放了思路,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研究态度,提升了
7、学生的思维水平。四、实验验证通常采纳的工具是一对弹簧测力计,简单且方便,但关于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来说,却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一,弹簧测力计较粗,难以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二,学生总是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时观看示数的关系,难以保证示数变化的过程中大小总是相等。教师适时将上述问题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改进方案。关于第一个问题,我采纳将弹簧测力计换成两根橡皮条,因为橡皮条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橡皮条,而实验说明橡皮条向两个方向拉伸,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