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你寄过贺卡吗》(李赞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寄过贺卡吗》教案雅瑶小学李赞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2、 1、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三、情感目标: 1、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教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
3、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准备 1、收集个人和家庭去年一年所收到的贺卡数量; 2、查找有关贺卡、造纸、环保、邮政的资料; 3、调查全校的学生数及所在城市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贺卡:你们见过老师手里的物品吗? 2、贺卡可以传递友谊和祝福,你给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寄过贺卡吗? 出示课题:你寄过贺卡吗?(通过对话引出课题) 3、这是贺卡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贺卡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贺卡。先说贺卡的作
4、用,接着话题一转,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他们从没想过的问题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看视频短片:《贺卡的制作过程》 (没有视频,用图片替代) 同学们,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丰富对贺卡的感性认识,补充完善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正确认识贺卡与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年收到的贺卡需要砍掉多少棵3米高的大树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贺卡的认知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了这一问题
5、。引发学生对贺卡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激活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选择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活动: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本组成员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__组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统计表 成员总计平均 个人 家庭 根据统计数据估算解决下面问题: 全班__个组,共收到贺卡约__张;全校__人,共收到贺卡约__张;本市约__人,共收到贺卡约__张。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根据统计的结果,
6、利用"总数"和"平均数"这两个统计量,估计全班、全校以及全市共收到多少张贺卡,认识到"总数"和"平均数"在统计中的作用。] [学情预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得到的数据不一定相同,只要不出现计算错误,就不要对估算结果作统一要求。] [知识链接:统计是关于收集数据、理解他们的含义并且应用这些知识做出推断的学科。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3、课件出示阅读资料
7、: ⑴、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⑵、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该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⑶、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1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三分之一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 根据阅读资料和统计数据估算小组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⑴、全校同学和家庭一年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 ⑵、我市有__人,按照上述数据推理,所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 ⑶
8、、想一想,我国有约__人,按照上述数据推理,所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3-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大的数据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的决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4、课件出示阅读资料 ⑴、邮寄一张贺卡平均消费3元; ⑵、一张贺卡平均约重20克; ⑶、每生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