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心走向民主.doc

从爱心走向民主.doc

ID:6156529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8

从爱心走向民主.doc_第1页
从爱心走向民主.doc_第2页
从爱心走向民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爱心走向民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爱心走向民主李镇西(北京华夏新视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19)陶行知的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20)陶: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李:20)陶:传统教育,他教人劳心而不劳力,他不教劳力者劳心。说的明白一点,他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和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民和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李:21)师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理解:所谓对孩子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陶)包括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第二:善于发现并发挥儿童

2、潜在的创造力。(22)所谓“会变小孩子”(陶),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22)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他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26)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26)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来培养。(27)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手孩子中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爱心与教育》/(

3、30)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31)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35)听话教育是封建制度下顺民教育在今天的流毒。(39)所谓“共性教育”,就是抹杀学生个性而用一个模式去强行规范学生的教育。(39)所谓“让教育充满个性”,是指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生物的`社会的`认识的`情感的

4、`道德的以及美感等个方面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39)然而,专制教育是不讲个性的,非但不讲个性,而且千方百计地压抑个性。(39)陶: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学习。(李:49)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其蕴含的最根本的精神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利(各方面参与的社会权利)和精神世界(思想`感情`个性等)的尊重。(57)“民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生命价值的平等`思想尊严的平等`社会机遇的平等和政治权利的平等。(60)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62)伏尔泰--我坚决不同

5、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65)民主精神包含有妥协精神。当今世界,尽管还有局部的战争,但主流是对话,是谈判,是沟通---一句话,是妥协。在全球化的时代,“共识”和“双赢”成了最流行的词儿。“妥协”对各方来说,都是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总体利益最大就行了。(67)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71)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72)方法---你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去学习。(115)方法---给老师写一封信,写一写哪些是老师做得最让你满意,并且你希望老师能保持下去的地方,那些是你希望老师改进的地方。(124)教学精湛

6、而人格高尚的教师,其权威必然很高。(129)苏—只要孩子对你怀着希望并且相信你,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你就是生活的导师,你就是权威`生活智慧的生动化身,是朋友和同志。(130)从某种意义来说,健康的集体舆论就是一种教育权威。(130)要让学生有“同学们这样表扬我,我一定争取更大的进步”或“我又犯错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131)苏—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作最机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131)科学而成功的教育却不可能没有惩罚。(132)“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

7、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在一个集体里,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对违纪者以必要的惩罚。(133)“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133)教育惩罚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而应该来自学生的集体意志。(134)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决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1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