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教师用导案.doc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

ID:61564394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28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_第1页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_第2页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_第3页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_第4页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课教师用导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0《诗四首》导案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型:新学时间:2013年10月主备:刘仁健辅备:张洁、夏丽萍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准确默写这四首诗,积累名句。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知识,读懂诗意,领悟诗情。3、反复品读,展开想象,深入领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4、学写对古诗的简单赏析。课前准备:1、借助文下注释中的注音和工具书,将四首诗读正确、读流利。2、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查阅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3、对子间口头或书面分享上述资料,并彼此作出评价。第一课时预习课一、新课导入

2、二、自主学习1、诵:四首诗熟读成诵。2、释:借助文前导读、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初知四首诗大意。3、疑:画出不理解的诗句,对子间互助。三、提纲导学1、《归园田居(其三)》:①你最喜欢哪句诗描绘的画面?请展开你的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出诗人陶渊明什么样的心境?②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陶渊明的身世经历,你知道“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吗?③陶渊明的诗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的《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你怎么看陶诗的语言风格?2、《使至塞上》:①当你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你能从

3、首联和颔联的叙事和写景中体会出王维此时的心境吗?②颈联,当王维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景象,他的上述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究竟美在何处?课后第三题中提到《红楼梦》中香菱对着两句诗的体味,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③“勒石燕然”的典故你知道吗?尾联,当王维“萧关逢候骑”,听说“都护在燕然”时,他的心情会进一步发生什么变化?3、《渡荆门送别》:①从全诗来看,你认为对诗题中“送别”二字的理解哪一种更恰当?为什么?A、将此诗赠给前来为自己送别的友人B、指故乡的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C、“诗中无送别

4、意,题中二字可删”(清沈德潜《唐诗别裁》)②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你更喜欢哪一种景象?请说说你更喜欢的理由。③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能从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出李白的思想感情吗?4、《登岳阳楼(其一)》:①联系写作背景,总的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②首联,陈与义为什么要写“帘旌不动夕阳迟”这种景象?③颔联,陈与义为什么提到“吴蜀横分地”?从“徙倚”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出了他当时的心情怎样?④颈联,“凭危”“望远”,望的是什么?⑤尾联,陈与义说自己是在“吊古”,实际是在干什么

5、?“风霜”、“老木”、“沧波”仅仅是在描写洞庭湖秋天的景物吗?上述问题供参考。实际学习时,可以按自己的理解,予以突破,注意从情感、意境、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并在文中圈点批注(可附纸)。四、分组探究每小组重点交流研讨一首诗(由教师现场口授)。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注意用另色笔将圈点批注加以充实。最后,恰当做好全班展示时的组内分工。五、课后练习布置:准确默写四首诗;对子互批。第二课时展示课一、课前谈话(1分钟)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报告厅为什么灯火辉煌、高朋满座?是因为有了你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因

6、为有了你们。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田园,走入边塞,走进楚国故地,走进洞庭之东江水西,在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义的生花妙笔中,在他们所表达的诗情、所描绘的画意里,勇敢地展示出你们的朴实与真诚、灵性与智慧!二、分组热身(3分钟)师:组内先进行3分钟热身,请一、四、五、七组3号同学现场展示古诗默写。开始!三、展示点评(32分钟)参考问题:1、《归园田居(其三)》:①你最喜欢哪句诗描绘的画面?请展开你的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出诗人陶渊明什么样的心境?②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陶渊明的身世经历,你知道“但使愿无违”的

7、“愿”具体指什么吗?③陶渊明的诗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的《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你怎么看陶诗的语言风格?2、《使至塞上》:①当你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你能从首联和颔联的叙事和写景中体会出王维此时的心境吗?②颈联,当王维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景象,他的上述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究竟美在何处?课后第三题中提到《红楼梦》中香菱对着两句诗的体味,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③“勒石燕然”的典故你知道吗?尾联,当王维“萧关逢候骑”,听说“都护在燕然”时,他的

8、心情会进一步发生什么变化?3、《渡荆门送别》:①从全诗来看,你认为对诗题中“送别”二字的理解哪一种更恰当?为什么?A、将此诗赠给前来为自己送别的友人B、指故乡的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C、“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清沈德潜《唐诗别裁》)②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颈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