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03323
大小: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7
《《克与千克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头二营中心校常树华【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台秤,一个天平,一些苹果,盐,糖等实物。2、多媒
2、体课件一套。【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老师想了解个情况,行吗?咱们班谁最重,今天哪我们来一个现场比赛。你们都认为我比他重,那你猜猜这位小朋友有多重?老师有多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二、探究新知。1、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刚才咱们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我比这位同学重,眼力真不错,那你能说说这两个盒子谁重谁轻吗?你能想办法证实一下吗?2、介绍秤的使用方法。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家了解一下天平和台秤的使用方法,现在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好吗?我们习惯哪把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中,把砝码放在右边的托盘中。
3、等到指针停在中间的时候,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了,如果这边的砝码是1克,那这边的物品也是1克。台秤怎么用呢?3、1克的教学。⑴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称一称2分的硬币和一盒饮料各有多重,看哪个小组称的又快又准。谁先说说一个2分硬币有多重?⑵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⑶那你能称出1克的物品来吗。我们来个比赛,看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小组称出一克物品的种类多.⑷那你能在生活中找出1克重的物品吗?好好想一想。看谁的眼睛最亮。4、1千克的教学。⑴2分硬币的重量我们称出来了,饮料有多重你称出来了吗?⑵你能称出1千克的物品吗?咱们还来比一比,在相
4、同的时间内,哪个小组称的种类多.⑶咱们称出了这么多的1千克的物品,那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来。⑷猜猜老师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5、探究1克与1千克的关系⑴交流汇报。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商品的包装袋上,都标明了它的质量,请小朋友们找找看,它们都藏在哪里?⑵有时为了方便,可以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⑶你能猜出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多少呢?1000克。我们再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称一称,是多少呢?可见1千克=1000克。6、介绍秤今天台秤和天来来我们中间,帮我们称这称那,可算是出足了风头,秤家族的其他成
5、员听说后,也赶来了不少,咱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好吗?(放课件)见过这些秤吗?三、应用拓展1、(根据时间关系弹性进行)小朋友们这节课活动的真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出示一件物品,你来估计它有多重,重了或者轻了老师会给你适当的提示,不过你只有三次机会。猜对了,这个物品就归你,猜不对,这个机会就得让给别的同学了。2、大家玩得开心吗?那今天晚上小朋友们回家就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小物品,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重,然后还称一称,让爸爸妈妈见识一下你的眼力,怎么样?四、附板书设计:千克克kgg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现代教学的思想提倡“以
6、学生发展为本”。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创造才能。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说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据此,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本课时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创
7、设情境,激发动机;探究新知;应用拓展。 第一层次: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因此通过背人跑与猜盒子的轻重,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物品是有轻有重的,随即教师设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呢?适时地把学生引入所学新知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学生的参与动机,促使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磨耐坚强意志,提高非智力素质。第二层次:探究新知。为了让学生能建立l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大量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
8、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大胆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分组而坐,每组均拥有独立的学习活动用具,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