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

ID:61499980

大小:30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07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_第1页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_第2页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_第3页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_第4页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等式的证明的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及常用的证明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要明确分析法、反证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及应用范围.若能够较灵活的运用常规方法(即通性通法)、运用数形结合、函数等基本数学思想,就能够证明不等式的有关问题.一、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作差比较:.作差比较的步骤:①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②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③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注意:若两个正数

2、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2)综合法:由因导果.(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①“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者是充要条件.②“分析法”证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书写不是太方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分析法寻找证题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进行表达.(4)反证法:正难则反.(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放缩法的方法有: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③利用基本不等式,如:;;④利用

3、常用结论:;;(程度大);(程度小)(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已知,可设;已知,可设();已知,可设;已知,可设;(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数学归纳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⑻数学归纳法法:数学归纳法法证明不

4、等式在数学归纳法中专门研究.二、题型示例例1若水杯中的b克糖水里含有a克糖,假如再添上m克糖,糖水会变得更甜,试将这一事实用数学关系式反映出来,并证明之.分析:本例反映的事实质上是化学问题,由浓度概念(糖水加糖甜更甜)可知.解:由题意得.证法一:(比较法).,,.证法二:(放缩法),.证法三:(数形结合法)如图,在RtABC及RtADF中,AB=a,AC=b,BD=m,作CE∥BD.,.例2已知a,b∈R,且a+b=1.求证:.证法一:(比较法)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证法二:(分析法)因为显然成立,

5、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分析法是基本的数学方法,使用时,要保证“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充分条件.证法三:(综合法)由上分析法逆推获证(略).证法四:(反证法)假设,则.由a+b=1,得,于是有.所以,这与矛盾.所以.证法五:(放缩法)∵∴左边==右边.点评:根据欲证不等式左边是平方和及a+b=1这个特点,选用基本不等式.证法六:(均值换元法)∵,所以可设,,∴左边==右边.当且仅当t=0时,等号成立.点评:形如a+b=1结构式的条件,一般可以采用均值换元.证法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法)设y=(

6、a+2)2+(b+2)2,由a+b=1,有,所以,因为,所以,即.故.例3设实数x,y满足y+x2=0,0

7、求证:证明 ∵∴1=∴又∵∴∴猜想关于n个正数和为1时各数与其倒数和的平方和的最值如何?证明不等式不但用到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的技能、技巧,还要注意到横向结合内容的方方面面.如与数列的结合,与“二次曲线”的结合,与“三角函数”的结合,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这“三个二次”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制约,这些也是近年命题的重点.在不等式证明中还要注意数学方法,如比较法(包括比差和比商)、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还要注意一些数学技巧,如数形结合、放缩、分类讨论等.比较

8、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分析法是数学解题的两个重要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两个重要策略原则是:正难则反原则,即若从正面考虑问题比较难入手时,则可考虑从相反方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由结论向条件追溯;简单化原则,即寻求解题思路与途径,常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在证明较复杂的不等式时,可以考虑将这个不等式不断地进行变换转化,得到一个较易证明的不等式.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换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