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

ID:61054133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1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_第1页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_第2页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_第3页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课时教案高三年级(2)班学生数----56人第4次课授课老师----黄上松指导老师------上课时间------教材1、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2、绕杆接力游戏课的目标1.60%以上的学生10次里能有6次接用脚内侧接住地滚球2.90%学生能顺利完成传接球练习和绕杆游戏,并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3.60%的学生在踢球10次“射门”中进5次课的结构课的内容组织教学要求运动量次数时间开始部分准备部分1、 集合整队: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服装,检查人数,报告出勤情况2、师生问好3、队列队行练习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1)复

2、习脚背正面、侧面运球和学习脚内侧传/接球(2)绕杆接力游戏5、 安排见习生。一准备活动1、 复习脚背侧面,脚背正面运球动作方法:全体同学个持一个球,绕场运球两周,第一周用脚背侧面,第二周用脚背正面运球。重点:运球时髋关节前送,提踵脚尖控制难点:控球好球方向,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组织:第一排排头同学先跑,第二排排头接第一排排尾,以此类推★组织:要求:快、齐、静注意集中见习生:随组练习并做力所能及的事要求:积极热身,精神饱满,正确运用运球动作达到热身效果2/3分钟6/7分钟基本部分一.脚背内侧踢地滚球,接球1.脚背内侧踢地滚球动作方法:根据

3、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选好击球时的位置并及时移动到位。在选择支撑点时应考虑到来球的情况和摆腿速度,以保证脚促球的瞬间,球与脚的相对位置仍能保持规格要求。重点:球与脚的相对位置难点:正确判断来球方向,以及控球方向2.脚背内侧接球动作方法: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同侧肩正对来球,接球腿提膝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基本与地面平行,脚内侧正对来球并前迎,当脚内侧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迅速后撤,把球接在脚下。重点: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基本与地面平行难点:来球方向二.绕杆接力跑游戏游戏方法:将全班分为四组,游戏开始,排头同学持球运球前进并依次成“

4、S型”★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并强调动作要领2.学生练习:①每人持一球先原地学习动作②用脚背内侧踢球并“射”小门3.师生讨论4.教师小结组织:⑥④②⑦⑤③①★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2.学生练习:①学生原地练习动作方法②七个人组成一组站成两排并插空站位,然后①号同学持球将球传出,②号接球以此类推,最后⑦号再将球传会3.师生评价,教师总结 组织:       ★教法:1.要求:学习积极团结合作要求:主动学习、互相合作认真学习要求:积极参与游戏互相合作3次14/15分钟14/15分钟6/5分钟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绕过各自的杆,到折返线

5、后再绕回,击掌后第二个队员以同样方法前进,采取三局两胜制。游戏规则:1.不能抢跑2.绕杆要正确3.上一位队员与下一位队员击掌才能出发4.球掉了要再回到错的地方开始游戏惩罚:   最后两名的队需表演一个即兴节目教学建议:第二次比赛可让第1个往左绕第2个就要往右绕杆,依次类推一.变字放松让每个学生很开心地坐在场地上,当听到“1”时,腿伸直;听到“2”时,学生举腿。二小结1、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以鼓励为主2布置回收器材3师生再见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方法与规则1.学生比赛2.教师讲评,师生评价3.教师总结组织:★要求:意念放

6、松,自我调节。能积极进行放松达到放松效果5/6分钟场地器材场地一个足球:56个标志杆:16根预计负荷练习密度:30%平均心率:150次/分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课的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兴趣及个性特点,选择了同学们喜欢的足球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在思想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增强学生运用技术的意识,同时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方法和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大胆

7、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终身受益。二、教案设计全课分为三个活动阶段1、激发活动动机阶段:教师讲解运球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运球的兴趣。2、发展运动能力阶段: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足球传球,接球等基本技术,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组合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锻炼的意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举一反三,充分地展现自学,自练,自评的综合能力。3、身心调整阶段,在学生自我放松的同时,鼓励学生,师生共同评价,集体小结,让学

8、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活动。三、本课特点1、采用小团体的活动形式注重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量运用练习法,比赛法,游戏法,鼓励学生动脑,动体,积极思考,勇于创新。2、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和充分调动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