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13475
大小:69.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4.1.1《季氏将伐颛臾》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4.1.1《季氏将伐颛臾》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4)一、教材分析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第一篇课文,被列在“我有一个梦想”单元“经世济民”版块。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2、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1)介绍先秦诸子基本情况: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
2、2)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3)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见课文后的附录。(4)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3、布置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4、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全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3)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4)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5、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
3、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6、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二、教法分析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1⋯⋯⋯⋯⋯⋯⋯⋯⋯⋯⋯⋯⋯⋯⋯⋯⋯⋯⋯⋯⋯⋯⋯名校名推荐⋯⋯⋯⋯⋯⋯⋯⋯⋯⋯⋯⋯⋯⋯⋯⋯⋯⋯⋯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工作。三、学法指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
4、。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到底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
5、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检查朗读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3、检查译文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凡是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
6、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1)“无乃而是过与?”中的“是”怎样理解?(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2⋯⋯⋯⋯⋯⋯⋯⋯⋯⋯⋯⋯⋯⋯⋯⋯⋯⋯⋯⋯⋯⋯⋯名校名推荐⋯⋯⋯⋯⋯⋯⋯⋯⋯⋯⋯⋯⋯⋯⋯⋯⋯⋯⋯(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4)“既来之,则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一样吗?(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应该选
7、哪个?(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到底指什么?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绍背景: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
8、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冉有的托词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第三段,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讨伐颛臾的真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