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904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会发掘问题,并培养学生勤于自主思考、善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心体悟字词句内涵,进一步体会文章深意,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运用表达手法及表达顺序。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关键词:阅读;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呢?一、教会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5
2、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看到的是这篇文章的题目,“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有的告诉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每预习一篇文章,一定要结合题目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心生疑惑,有疑惑便难免产生好奇之心,而学生的好奇之心,正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动力,这样的方法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
3、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如,预习课文《跳水》,先看题目“跳水”,学生便会心生疑问: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作者写这篇文章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们从中应该学习些什么呢?把这些问题读明白了,学生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文章也就读懂了大半。为了使学生养成对课题质疑的习惯,笔者让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预习本”,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对每篇课文的题目进行质疑,还可以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时发现问题在通读过程中,教师
4、一定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质量,也为教师在掌握学生阅读情况时,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重点阅读,做到有的放矢,甚至事半功倍的效果。5在教同学们学《“诺曼底”号遇险记》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他问:“假如真有男人走在了女人前面,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打死他?”这个问题,足见学生阅读时的深入用心。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再次通读全文,让学生自己体会船长当时的处境,并让同
5、学们在文章中找出能描绘这样情境的语句,自己读出并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极度混乱,救援工作难以开展,情况紧急”等等。处在当时情况下,船长这样说,是为了能震慑住人群,以免他们“一窝蜂”上来,这样才能指挥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这时,还可向学生提问题,从船长的言行中,大家能读明白、看明白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同学们有没有需要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各抒己见,收获一定不少。可见,在课堂上,如何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发挥主动性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提升了学习能力。三、启发学生在析读中生成问题学生读完
6、了一篇课文只能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很难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层次,这时学生是最易产生疑问的,所以教师应把握这个时机,让他们质疑问难。笔者认为读中质疑应该有一个程序:首先,学生应在读时把产生的疑问记下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再次,分小组质疑,并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扩大质疑的面,提高问题的价值);最后各小组派代表质疑问难(节省时间)。5如,在教学《西门豹》一文中,学生提出:“为什么西门豹说下一回河伯娶媳妇,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要去送新娘吗?”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读中深探的表现,而释疑的过程则是思考和理解的深化,使学
7、生更深刻了解到西门豹如何巧妙地去送新娘,实质就是救新娘,破除迷信。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进行启发释疑,由于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思维积极,自悟能力特别强,一经启发点拨,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四、诱导学生在赏读中萌生问题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最粗浅的认识是认字识词造句,更深入一些的探究学习,目的便是提升自己的辨识、赏析水平。好的文章,各有千秋。探究,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在整篇教学即将结束的赏读环节,诱导学生揣摩和深刻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城市的标识》一文,学生通过阅读,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
8、可提示学生将正文内容与题目相对照,想想有什么疑难问题。经过引导,学生借助对照、比较,很快发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题目看,是要写城市的标识,而树又是城市的标识,但作者却在文章起始处大写城市间的雷同,这是为什么呢?是否与主题脱节了?”种种疑问,更加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们互相交流思考后,教师可引出新的学习内容。5为了突出主要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