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思想浅谈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

ID:6058454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_第1页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_第2页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_第3页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_第4页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尚书·洪范》思想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尚书·洪范》思想浅谈  摘要:《尚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研究先秦商周社会政治重要的文献资料。《洪范》是《尚书》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反映了丰富的内容思想,如五行、天人感应、灾异、神话、法、王权至上思想,本文将对以上思想作浅析。关键词:《尚书》《洪范》思想浅析9《尚书》为上古之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时间跨度与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相近,语言文字古奥佶屈,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洪范》是《尚书》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历代对《洪范》的成书年代都有争论,但大致的时间可以确定为战国以前。《

2、书序》说: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史记》记载:“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1]箕子是殷纣王时期的大臣,纣王荒淫无道,大臣们相继进谏,大王非但不听,还对进谏的大臣施以酷刑,“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2],周武王克商后释放了箕子,并问箕子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说出殷的恶政,于是周武王改问天道,箕子便以洪范九畴告之,“洪”即“大”,“范”即“法”,意为治理之大法,畴为类,九畴即九类,为五行、五事、八

3、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五福九条大法,是君王治理国家的纲要,得之则兴,失之则亡。其内容思想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就其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灾异思想、神话思想、法的思想以及王权至上思想作浅析。一、五行思想“‘五行’9一词曾出现于《书经》的《夏书·甘誓》,传统的说法说它是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文献。但是《甘誓》是伪书,即使不是伪书,也不能肯定它所说的五行,与其他有确凿年代的书所说的五行是一回事。五行最早的真正可靠的记载,见于《书经》的另一篇——《洪范》。”[3]《洪范》中列举了“九畴”第一条为:“五行:

4、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文中说水向下面润湿,火向上面燃烧,木可弯曲伸直,金属可加工成不同形状,土可种植庄稼。“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向下湿润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可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土地种植出来的百谷产生甜味。这里所提及的五行思想比较简单和粗糙,只是描述物质的特点以及物质和味道的联系,作者所想的仍然是实际的物,如水、火等等,而不是以五者为名的抽象的力,如后人所讲的五

5、行那样。[4]“《洪范》五行还没有相生和相胜的意味。并且也没有正式与四时、方位、无常、五脏等相配合,惟据五行的性质来配合五味。”[5]到了汉代,五行阴阳思想盛行,出现了各种关于五行的学说。“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仲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6]董仲舒发展了五行学说,提出了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相胜(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的观点。汉人五行说所依据的仍是《洪范》中的五

6、行,无论五行排列次序如何,但终究是由《洪范》中水、火、木、金、土而来。所以,洪范的五行不仅开后代五行学说的先河,还影响着后世特别是汉代的政治思想。二、天人感应思想9《洪范》“第八,庶征: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久,时阳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阳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所谓“庶征”就是各种象征:雨,阳光,热,寒,风,它们都必须及时。这五者如

7、果按正常秩序来得很充足,各种植物就会长得茂盛而丰饶。如果其中任何一种极多,或者极少,就会造成灾害。反映在君主德行方面,文章提到,君主的严肃,将随之以及时雨;君主有条理,将随之以及时的阳光;君主的明智,将随之以及时的热;君主的谋虑,将随之以及时的寒;君主的圣明,将随之以及时的风。以下是不吉的象征:君主的猖狂,将随之以连续的雨;君主的越礼,将随之以连续的阳光;君主的逸乐,将随之以连续的热;君主的急躁,将随之以连续的寒;君主的愚昧,将随之以连续的风。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关联的;君主方面的恶行就导致自然界异

8、常现象的出现。这个学说被后来的阴阳家发展成为“天人感应”论。有两种学说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感应的原因。一种是目的论。它认为君主方面的恶行,使“天”发怒。这种怒造成异常的自然现象,代表着“天”给君主的警告。另一种是机械论,它认为君主的恶行自动造成自然界的混乱,因而机械地产生异常现象。全宇宙是一个机械结构,它的一部分出了毛病,其他部分也必然机械地受到影响。这种学说代表了阴阳家的科学精神,而前一种学说则反映了阴阳家的术数根源。[7]君主的德行和上天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