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655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从《论语》中浅谈孔子学习观时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论语》中浅谈孔子学习观时代意义 摘要:孔子作为先秦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学习理论体系,其终身学习观、团队学习观、主动学习观、知行合一学习观,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关键词:《论语》;孔子;学习观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85-02《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的形式,将2500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1]通过《论语》我们看到孔子作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
2、长期学习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学习心得并总结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体系,[2]《论语》中所秉持的孔子学习观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一、终身学习观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二》)孔子说:“我在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到三十岁时,可以独立处世;到四十岁时,可以免除困惑;到五十岁时,能够通晓自然的规律,领悟到天命;到六十岁时,可以对生命做出辨别,顺应天命;到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对于学识的来源,孔子解释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
3、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七》)孔子说自己并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之所以学识博渊,是因为喜好学习,靠着奋求学而来的。正因为这种学而不厌、持之以恒的求学精神使得孔子学思兼备,眼界开阔,可以看清纷杂的社会,而不困惑。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才不再满足于拥有一技之长,而更多需要的是“专才加通才”,即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这意味着走出校园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因此,孔子的终身学习观在今天仍然有着进步的时代意义,学习要从终结性学习
4、向终身性学习转变。21世纪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而终生学习贯穿始终。[3]二、团队学习观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论语述而篇七》)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这几个人里面一定有人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有不足的地方就对照自己比较,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如果有就改正过来。正因为能够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孔子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今天的学习更应该以一种广阔的胸襟,开放的思维来面对,吸取“三人”学习中的优势,从个体兴趣学习向组织创新的共同学习即团队学习转
5、变。在团队学习中,团队成员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知识共享,发挥出每个成员最大的优势;团队成员可以将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智慧之中,同时享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成员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激励,互相启迪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三、主动学习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七》)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经过学生努力思考也想不通,我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努力想说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我就不去引导他。给他举一个例子,他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我就不再往下深入了。”这里孔子树立了一个自主学习观,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学习应该从被动学习到主
6、动学习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时,已经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贯注进来,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接受,6学习效率低下。孔子注重学生的学思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深入思考,同时抓住教学契机,采用诱导式教学方式,开启学生思维,进而变学习为主动。我们今天倡导项目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将问题设计成项目交由学生独自处理完成,其中包括策划方案、资料收集、项目运行及综合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在整个项目训练过程中担任“主角”,而教师则转为“幕后”,项目教学法旨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尝试入手,积极思
7、考,提高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兴趣和热情,孔子强调学习的度,要以学生理解为主,值得今人借鉴。四、知行合一学习观6《论语》中孔子在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多次强调要将学习和实践即“知”和“行”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知行合一”。孔子举例说《诗经》三百篇,背诵得再熟练,可交给他一项政治任务,不能够顺利完成;派他到外国担任使节,他不能够独挡一面的工作;这样念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孔子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强调青少年应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家孝顺父母,在外与人和睦相处,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够进一步读书学习。如果抛却做人的原则不谈
8、,只知死读书,与人相处不知应用,对父母不孝顺,对同学、朋友不友爱,那么这样的书读得又有什么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