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

ID:32404951

大小:4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_第1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_第2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_第3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_第4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论语》看孔子的法制观□郑春笋高振礼   司法的根本目标——和谐与无讼  孔子的思想可谓一以贯之,从仁心、仁学到仁政,都是围绕一个根本的目标,“君子”有义务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好对自己、对家人和家庭、家族的责任;如果有机会,则努力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建立一个风尚淳朴、人际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合一国最高司法长官的经历,孔子这样谈论自己的办案体会:“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讼,并非简单指诉讼案件,在论语中,“吾未见过而自讼者也”一句就是指自我反省,所以除诉讼案件外,还可泛指矛盾、斗争

2、、纠纷的普遍意义。当然,无讼也可以说是每个法官和司法管理者、每个行政官员和政治家的最高理想。这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实现它?  想起了那个关于止谤的著名故事。氏族成员议论公共事务的做法和权力,本来是古之遗风、优秀传统,如现在作为装饰矗立于宫室之外的华表,原本称为诽谤之木,氏族成员就在上边写字,是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公共写字板。但随着王权的增强,最高政权的私有化完成,领导人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影响、破坏领导形象和执政权威的事情,故周厉王跟人吹牛,说他能够止谤,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发表诽谤言论的人从肉体上消灭。结果如何?短时间确实效果明显,人们什么话

3、也不说了,“道路以目”,故周厉王沾沾自喜。问题是这种止谤方法并不真正有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严重反抗也就越暴烈,最终导致了领导人与政权同时灰飞烟灭。  作为领导人,喜欢和谐,追求四海升平是可以的,但关键要靠选择适合的手段方法,而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不仅要目标和谐,也要手段和谐。  这个道理想必孔子知道,所以才有下边这些实现无讼的具体阐述。  社会道德水准与治安形势的决定性因素——领导人要重视道德操守个人品行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想来,季康子是想问一些孔子关于人防、物

4、防、技防之类的具体防盗措施,想不到孔子来一句硬邦邦的话,几乎能把季康子大人顶到南墙上去——什么防都不如“心防”!这话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是该说孔子是迂腐呢,还是勇敢?仔仔细细品味一下,还是有些道理。  西方人说:政府是人民最好的老师。老子说过:小国寡民,无见可欲,恐怕就指的是,作为一个领导人,你不要整天想着去对内掠夺、对外扩张,还是让利于民比较好。秦朝就是个例子,强大到史无前例,可谓富有四海了,三皇五帝也比不过,还不是因为横征暴敛搞到蚀掉老本。  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还有他赞成大舜大禹什么都不做,管好

5、自己垂拱而治就博得人民的千古传颂。  话从两头说,事从两边看。从技术上,恐怕这样的思路并不完全可行,光有教育示范,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度恐怕不成。可一点道理也没有吗?在领导人与老百姓之间,谁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你把老百姓过日子的耕地、房子、工作岗位全给弄没了,把资产卖给老板,把土地送给开发商,逼得人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还要打击犯罪,消灭偷摸骗抢,可能吗?  对于那些妄想以包括死刑在内的严酷刑罚实现社会稳定的说法做法,孔子更是坚决抵制。  惩治力度与打击手段——孔子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死刑  挨了一顿冷嘲热讽,季康子大人并没有发怒,而是以宽广的

6、胸怀、和蔼的态度继续征求意见——“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意思是,把那些不地道的家伙干掉一批,你看会不会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对此,孔子态度鲜明:“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在一个刚刚从原始氏族阶段过渡过来,血亲复仇仍然盛行的大形势、大环境下,孔子这么说,除了遭遇“迂阔”之类的批评外,恐怕还要饱受舆论抨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他凭啥说不杀?孔子的慎用死刑乃至从根本上取消死刑的观点,是由他普遍的刑事惩治观而得来的。一般的刑罚不是万能的,死刑也不是万能的。这里依稀看到他的老师——老聃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观点的影响。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法律社会学领域应该同样适用——打击效果与打击力度之间,并不总是呈现出线性关系。  为什么说孔子在一般意义上反对死刑,难道还有例外吗?  取消死刑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进程——孔子对待死刑的现实主义态度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意思是一个国家在好的政治家治理之下,经过一百年,就能清除残暴之气,也就可以取消死刑了,是的,这话对啊。  历史曾经慷慨地给过哪家王朝哪个国家这样的幸运呢?从文景之治到同治中兴都仅仅几十年而已,倒是佞臣当道逆向淘汰几成铁律。但有一个

8、反面的例证,明洪武朱皇帝采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决心,整饬官场,杀人无数甚至贪赃满十五贯剥皮实草,终于换取了从开国到宣德、景泰年间一百余年的清明政治和社会环境。以杀止杀,几乎被明太祖实现了。  善人为邦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