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

ID:5985807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30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_第1页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_第2页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_第3页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_第4页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美课程改革目标比较探究  “八年研究”是美国课程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并且是由大中院校合作进行的一次课程改革。它之所以在美国现代教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与其在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工作方案等方面所表现出较大的确定性、计划性、可操作性密切相关的。立足于我国“新课改”的今天,只有基于“诊疗与改良的前置性假设”,透过比较的视野,将改革目标的制定升华到思维方式上的考辨,才能为我们当下的“新课改”寻求真正的破梏之道。一、中美两国课程改革的简要回顾1.我国“新课改”的历史回顾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才的需求带来了质的飞跃,人类的财富主要蕴藏于人的大脑中,社会发展的动力更需要人

2、力资源的推动。为了应对这种人才需要的质性飞跃对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自2001年9月起,首先在全国27个省的38个国家实验区(以县区为单位)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这是我国第8次重大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是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是覆盖面最广的一次改革,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次改革。1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要求。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在总体目标之下,《纲要》分解出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的具体改革目标,并且对每项改革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总体上来看,这次课改采取先实验、后推广、滚动发展、逐步到位的策略,逐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2.美国“八年研究”的历史回顾13在进步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4、美国进步教育协会(PEA)在1933年发起了一项历时8年的大规模课程实验,目的在于加强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验证或确立进步教育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并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实验成立的“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从200所中学中精心挑选了30所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且在社会、经济、文化上有较大差异的中学参加实验研究,因此,“八年研究”也被称为“三十校实验”。“八年研究”试图培养学生把教育视为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持久的探索,而不只是积累学分;使学生渴求学习,勇于探索新的思想领域,在学习上不断进取;使学生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更好读书,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所要面对的生活更富有经验。“八

5、年研究”计划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alphW.Tyler,1902-1994)认为,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将来能建设性地参与社会,并使他们习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社会即个人的完善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而该研究在课程编制、教学方法以及检查评估上都是围绕这一教育目的展开的。1949年,泰勒正式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总结了他在“八年研究”中的成果。在该书中,泰勒把课程编制的主要步骤列为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从而生成了在现代美

6、国课程领域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泰勒原理”。二、中美课程改革目标的比较研究13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比较丰富,但对课程改革目标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仅在教育政策分析和历史研究中有所触及。对“八年研究”和“新课改”的教育目标研究主要散见于教育史研究和其他教育学科领域的专门研究之中,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从经济结构的转变看两国的课改目标13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上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动荡的时期,其发展速度之快、震撼之剧烈、影响之广泛,均前所未有。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20年代被称为“金色的20年代”,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国家总体经济实

7、力不断增强、经济支柱产业形成、社会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然而短期的繁荣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暴跌将美国社会带入了“大萧条”时期。“大萧条”不仅是一场经济危机,而且还对美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社会现实的影响,进步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的“社会需要”或“社会中心”倾向逐步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客观上为进步主义运动的理想得以实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新一轮教育实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3]。其中,“八年研究”的合作学校——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学校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就是一个良好范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