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

ID:59720116

大小:55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11-20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_第1页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_第2页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_第3页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_第4页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doc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清热药[分类]里热有气分与血分的不同,有实热,虚热之别。故大致分为四大类: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注意:脾胃虚寒,胃纳不佳,肠滑易泻者慎用。石膏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CaSO4·。2H2O)性味: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敛生肌。石膏主治:1.温热病热入气分证:(高热,口渴,烦躁,大汗,脉洪大——四大症)2、肺热咳嗽,气喘。(清肺热)3、胃火亢盛,头痛,牙龈肿痛。(泻胃火)4、煅石膏外用治疗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或疮疡溃后不敛等。用量

2、:15—60克。打碎先煎。外用煅石膏研末敷患处.。注意:血虚发热者慎用。知母性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功效:清热除烦,清肺生津,滋阴降火。主治:1.热病气分证。2.肺热咳嗽;或肺燥咳嗽。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用量:6——12克。盐炒用。黄芩黄芩性味:苦,寒。入肺、胆,脾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主治:1、湿热痢疾,黄疸;或湿温发热,尿赤等。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痈;肝火头痛。(善清肺热)3、怀胎蕴热,胎动不安。(清热安胎要药)用量:3——9克。三黄比较:共同点:性味:苦

3、,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湿热痢疾,热毒疮痈等。不同点:黄芩:长于清肺热,又能清热安胎。黄连:泻火解毒力强,长于清心胃之火。黄柏:偏于入下焦,清下焦湿热;又能清相火,治阴虚发热。第二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金银花连翘性味:甘寒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主治:1、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温病发斑等。2、热毒痈疽疮疡。不同点:金银花长于疏散风热,解热毒。连翘消肿散结突出,善于治疗瘰疬痰核等。用量:金银花:6——12克。连翘:6——15克。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4、利咽。主治:痄腮肿胀,咽喉肿痛。近代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流感,乙脑,传染性肝炎等。用量:15–30克。板蓝根同源药物:1.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治疗温病热毒发斑,丹毒等。用量:9–15克。鲜品60克。2.青黛:咸寒。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疗温病热毒发斑,咳嗽咯血,丹毒,痄腮,口疮及阴囊湿疹等。近代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用量:1.5—3克。第三节清热燥湿药茵陈蒿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为治疗黄疸专药。湿热黄疸:配伍栀子,大黄,首选。如“茵陈蒿汤”。若寒湿黄疸

5、:须配伍干姜,附子。用量:10–30克。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生地黄四大怀药之一。制熟即熟地黄。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主治:1、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斑疹,舌红绛等。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等。3、热病伤津口渴,或消渴证。4、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用量:9——15克。鲜地黄:凉血,生津效佳。注意: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者慎用。牡丹皮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消痈。主治:1、热入营血发斑:血热吐血,衄血等。2、热病后期,阴虚内热

6、,骨蒸无汗。3、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等。4、肠痈。用量:6——12克。第七章清热方(一)清热泻火方白虎汤功效:清热生津。Clearingheatandpromotinggenerationofbodyfluid.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辨证要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症)白虎汤方解:君: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臣:知母——清热养阴,助石膏清热,生津。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护津。四药合用,达到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作用。(二)清热解毒方黄连解毒汤功效:泻火解毒。Purgingfirea

7、ndexpellingpoison.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黄连解毒汤方解:君:黄连–清热泻心火及胃火。臣:黄芩–善清上焦之火。佐:黄柏–泻下焦之火。使: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证可愈。注意: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青蒿鳖甲汤功效:养阴透热。主治:阴虚邪伏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方解:君: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臣:生地:滋阴凉血;知母:滋阴降火,退虚热。佐:丹

8、皮:泻阴中之伏火。五.和解剂一.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二.立法依据:1.《医学心悟》:“伤寒邪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2.属八法中的“和法”。三.分类:1.和解少阳剂:邪在少阳:小柴胡汤2.调和肝脾剂:肝脾不和:逍遥散3.调和肠胃剂: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伤寒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