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6578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在我国最先提出了“诗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因此他要求他的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
2、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说语文课要用“美”来吸引学生,那么怎么在初中语文课中实施美育呢?一、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直觉性4朗读是学生感知语文课文内容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将书面文字变成了有声的内容,字入于眼,声出于口,听音于耳,记忆于心,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文章中的所描述的物、人、景、情
3、变成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了教材,也感受到了审美形象的美。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音要抑扬顿挫,语调要有变化,更要读的有感情。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形象的意义,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反复品读,学生就会获得更深入的审美感受。二、理清思路,把握美育的形象性美在语文课文当中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语文当中的美是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如果在教学当中,感受不了形象之美,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因此,在教学时要首先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
4、课文当中的形象,通过感受形象之美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三、身入情境,感爱美育的情感性4《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近代著名诗人王国维更是将美育称之为“情育”。可见感情对于美育的极端重要性。为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得千方百计的模拟课文当中所描述的情境,并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作者的视角来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形象的肯定与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怀有上产生共鸣,发生上
5、得到了陶冶,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摈弃了假、恶、丑,崇尚于真、善、美,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获得了审美体验。四、再次感悟,获得美育的愉悦性学生通过感悟,体会了文章形象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但对学生审美教育远没有结束,还要让学生再次感悟形象,让学生在精神上再次获得审美感受,而这个层次的美感是学生处于自由状态的舒畅的感受。例如在读《爱莲说》时体会到作者高尚的情操,在读《荷塘月色》时体会到文章借对北大荷花池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体会
6、不是强制的,而是学生自由获得的,虽然这种体会会有差别,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别,对相同的课文当中的形象的理解与感受存在差别也是很正常的,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心理需要来理解,不加杂个人的功利目的,也没有什么精神负担,学生处于精神的完全自由放松,也摒弃了物质的约束,获得的是纯净的审美感受。五、掌握规律,注重渗透4《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
7、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借鉴优秀作品当中创造“美”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不是就审美教育而进行教育,而是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寓智于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还要通过平日的耳濡目染,让学生获得智育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美育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教学效果,我们的生活需要美
8、,我们的教学也同样需要美,美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可以绽开学生优美的心灵之花。参考文献:[1]刘甫田,徐景熙.文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董学文.美学概论[M].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魏永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学校73402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