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伤寒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ID:596377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9

伤寒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_第1页
伤寒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_第2页
资源描述:

《伤寒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内,于回肠未端穿过肠粘膜,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伤寒杆菌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液,出现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并不断释放内毒素,引起第二次菌血症和毒血症,引起一系列临床发病。病程第2-3周,伤寒杆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以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来自胆囊的伤寒杆菌,部分通过小

2、肠粘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引起肿胀、坏死、溃疡。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造成发热等症状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多认为系菌体裂解后的内毒素作用于局部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致热原所致。还可能与巨噬细胞产生单核细胞活素,花生四烯酸等物质有关。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回肠下段的集

3、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此病变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有强大吞噬能力,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损伤见下图:伤寒杆菌小肠腔内繁殖肠道、肠系膜淋巴结:繁殖1.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肿大:单核巨

4、细胞增生致(纽扣样)坏死及溃疡形成(出血、穿孔)斑痕形成2.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坏死第一次菌血症(胸导管引流)肝、胆、脾内大量繁殖脾:肿大、充血、坏死肝:浑浊肿胀、变性、坏死第二次菌血症、毒血症图:伤寒发病机制及病理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