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

ID:59592698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14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_第1页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_第2页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_第3页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_第4页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 会 心 理 学(绪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论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能有效地增加我们对社会及其自身的了解和把握。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二、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建构起社会现实。我们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社会影响塑造行为。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简史新学科的出现和发展:1908年英国麦独孤《社会心理学》1911年德国冯特《民族心理学》10卷本1924年阿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这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6

2、0年代库尔特·勒温:当代社会心理学之父《解决社会冲突》、《社会科学中的场论》团体动力学:弗利兹·海德《人际关系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阿伦森:《社会性动物》重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使之接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二、动向:关注认知因素对人的影响。关注生活质量、情感和人际关系。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概念: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对其内在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二、社会认知的过程三、社会认知的范畴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2.对他人(群体)性格特点的认知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3、认知三、影响认知的因素n1.认知者的因素.认知者的认知图式:个体用以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认知者的人性观、经历和经验(先入为主)影响认知。2.被认知者的因素3.背景(环境)第二节印象的形成与管理四、印象形成:我们对别人、别人对我们的总体看法。人并不是在了解对方全部特征后形成总体印象的。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n1.评价中心性2.评价一致性3.核心特质的作用二、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n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阿希(S.Asch,1946)的实验n对象:大学生内容:让两组大学生评定对一个人的印象n方法:对第一组,告诉这个人的特点是“聪慧、勤奋、冲动、爱批评人

4、、固执、妒忌”:对第二组告诉这个人的特点是“妒忌、固执、爱批评人、冲动、勤奋、聪慧”.结果:先接受肯定信息的第一组对被评价者的印象远远优于先接受否定信息的第二组。2.近因效应n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某些品质有了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觉得他一切都好,反之亦然。4.投射效应(假定相似性效应)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倾向认为别人想的与自己一样。刻板印象(类化原则)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概括、固定的看法。6.仁慈效应(宽大效应)一般人对他人的评价中,好的评价长多于不好的评价。7.组内偏爱效应:把自己所在的组看成是最好的组,并把奖励分给自己

5、组的倾向。8.稀释效应:中性、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信息太多导致难以判断,会稀释对事物的认识。二、印象管理三、1.定义:有意识地影响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2.印象和印象的形成都是双向的四、他人角度观:通常从他认为他人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想象,调节自己的行为。五、戏剧理论(戈夫曼):社会交往像在戏剧演出,尽可能向好的方面装饰自己,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面子。3.印象管理的作用4.知觉到的自我控制七、罗特的“控制点说”第三节归因与归因理论n一、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n二、归因的意义:评价——预测——控制三、海德内部、

6、外部归因说n弗里茨·海德(FritzHeider,1958):“归因理论之父”假定人类有两种动机:(1)形成前后一致的理解。(2)每个人都有控制环境的需要。外归因(externalattribution):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原因与他所处的情境有关,如:环境、他人影响、任务难度,并假设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境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内归因(internalattribution):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原因与己有关,如能力、动机、兴趣、性格、努力程度。四、维纳稳定、不稳定归因五、凯利的三维度归因六、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六、归因

7、偏差n(一)非动机性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指在解释别人行为的原因时,有高估行为者内因作用,低估情境作用的普遍倾向:人们的所作所为起因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们所处的什么样的环境。2.行为者、观察者错误:行为者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归为情境因素,观察者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归为行为者稳定的内因,导致不能相互理解。(二)动机性偏差n1.自我中心倾向:把原因归于自我。认为自己更接近事件的中心,并认为可以控制事态的发展。2.自我服务的倾向:习惯于把成功归于个人,把失败归于情境因素。3.自我妨碍的倾向:用挫败行为来保护自己。第四节非言语沟通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