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82502
大小:102.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13
《案例:和谐教学的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和谐教学的设计呼兰三中1高萍南2案例:和谐教学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视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品”之一。“设计”总是要针对“问题解决”。什么叫“和谐教学”?一位教师应该掌握多少种教学模式?下面的设计就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什么是“
2、和谐的方式”呢?作者用四句通俗易记的话来概括:“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A.“晓之以理”,重在应用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讲解概念与原理这些“基本知识”时,教师着重于“晓之以理”。3B.“导之以行”,重在应用操作思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探究学习,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示范实验与操作这些“基本技能”时,教师着重于“导之以行”。C.“动之以情”重在应用情感思维,或称为艺术思维。让学生在审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学会想象。体验情感与态度这些“基本态度”时,教师着重于“动
3、之以情”。D.“传之以神”,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教学交往中要“画龙点睛”,传播出精神实质,让学生得其要领。领悟过程与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时,教师着重于“传之以神”。教师在教学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对应也有四种学习方式,“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a.“思考接受”重在应用逻辑思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教师和教材的启发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时,要学会“思考接受”。4b.“活动探究”重在应用操作思维。动脑动手,尝试操作,
4、在做中学,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时,要学会“活动探究”。c.“情感体验”,重在应用情感思维,或称艺术思维。要选择审美视点,在鉴赏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学生在掌握“基本态度”时,要学会“情感体验”。d.“合作交流”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相互传播中,加深理解,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又能外化表达给他人。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时,要学会“合作交流”。教学的内容无论何种学科,主要有四大内容:逻辑型的“基本知识”、操作型的“基本技能”、情感型的“基本态度”、交往型的“基本方法”。与此对应,人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
5、逻辑型、操作型、情感型、交往型,以及两两协调的组合型,较均衡发展的综合型。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显然四种都具有。只是比例不会相同,有长有短。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扬长避短或用长补短;学生要“因材择学”,也要扬长避短或用长补5短。教师学生都要通过教学,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发展”,即是“德、智、体、美”这4方面都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得到持续发展。现在,可以回答一个问题:“和谐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有多少种?答:有16种。我可以将上面的论述表述为一个“矩阵”(4×4):学生学习方式a思考接受b活动探究c情感
6、体验d合作交流教师教学方式Ab“晓理-探A晓之以理Aa“晓理-接受”Ac“晓理-体验”Ad“晓理-交流”究”Bb“导行-探B导之以行Ba“导行-接受”Bc“导行-体验”Bd“导行-交流”究”Cb“动情-探C动之以情Ca“动情-接受”Cc“动情-体验”Cd“动情-交流”究”Db“传神-探D传之以神Da“传神-接受”Dc“传神-体验”Dd“传神-交流”究”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A、B、C、D),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a、b、c、d),两两交叉地给结合起来,就构成16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例如,Aa模式,即
7、教师“晓之以理”,学生“思考接受”。简称“晓理-接受”模式。Aa模式是以Aa为主,其余Ab、Ac、Ad为辅;一堂成6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好都有a、b、c、d。同理Ab模式是以Ab为主,其余Aa、Ac、Ad为辅。在一节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重点,也要兼顾A、B、C、D。以此类推,得到16种主次分明的和谐教学模式。这就是作者对和谐教学的设计。在上述“和谐教学设计”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审美设计”。但“审美”贯穿在始终。作者想以此案例说明:“审美”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固有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和谐教学设计”,就
8、应当是“和谐教学的审美设计”。教学反思1.创设情景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为此,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观察、思考、解答,再在此基础上,提出“猫抓老鼠”和“老鼠出洞”问题。接着又创设了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可乐”瓶滴水现象,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匀速滴注”问题。2.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