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

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

ID:59563213

大小:14.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11

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_第1页
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_第2页
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创造性思维写作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造性思维写作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观点;2、能够多角度的观察事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现事物的独特本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转换思维和逆向思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让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宋徽宗赵佶特别喜欢书画,他成立了翰林书画院,也就是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经引出许多的创意佳话。例如题目为“踏花归去马蹄香”,有的人画的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着一枝花,有的人在马蹄上画了几片花瓣,而得第一名的人却画了一个人骑着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将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

2、气扑鼻;还有一个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许多人画的都是一座寺院藏在深山之中,但有一个人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挑着水在山路上行走。中国山水画最讲究的就是意境,要有意境,不仅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有创新的思维,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我们在写作中也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几个例子的讲解一起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求新出巧。二、过程首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几句网络经典用语。同学们看完之后可以同桌讨论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以及它好在什么地方。1、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地成了盗版。3、总有一群隐身的朋友如死人一般躺在你的好友列表里,偶尔诈诈尸,时不

3、时还会改改他们的墓志铭。4、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其实很成功。第一句:理想和现实本来是只能想象的、很虚无的东西,谁能告诉我理想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而这句话通过“丰满”和“骨感”两个词语化无形的“理想”和“现实”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而且一个简单的对比又把理想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句:我们原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丧失掉了自己的个性,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留一点“真我”在心中,作文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才可以。第三句:这句话说得简直太形象逼真了,可不就是这样嘛,有些人半夜三更头像才会亮,了解他们的唯一渠道就是他们偶尔更

4、改的心情。一个简单的比喻道出千万人的心声。第四句:这个“你”本来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这个“你”本来是失败的,但是在失败的人当中,又是失败的最彻底的那一个,所以从这一方面讲,这个“你”还是挺成功的。好像跟英语中的比较级最高级很相似。看完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要转换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最细微的本质,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出来。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假设下面一个情境,数学老师给你们布置了10道练习题,你做第1题时用了10分钟,第二题用了20分钟,第三题用了30分钟,第四题你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用一句话描述你此刻的心情。下面我们看一个作文题目:我的爸爸,一个很老套的作文题目

5、是不是?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旧瓶装新醋”呢?以往我们在写这篇作文时,仅仅是把当作一篇作文来写,并没有真正的想过“我的爸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身上并不是整天都散发着父爱的光辉,爸爸跟你一样是一个普通人,爸爸除了做你的爸爸之外,还扮演着很多的角色,你的爸爸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眼中的爸爸和妈妈眼中的爸爸是一样的吗?爷爷奶奶眼中的爸爸又是什么形象呢?家里的爸爸和工作中的爸爸有什么不同?爸爸有没有干过很多蠢事呢?爸爸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如果从这些方面考虑的话,这篇作文就变得很容易了吧?通过这篇作文我想说的是,写作文时要学会发散思维,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就是考虑问题,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从多

6、个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或者观察。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自然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来,而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一个小练习题,写一下我们这间小教室吧,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一定有很多感触吧。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够解释一下?假如我们不用正统的思维去解读,反其道而行之,会产生什么效果?例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7、原本是用来表达一个人心中的悔恨之情,我们反过来想想,有些事情,就算我们已经知道结局,难道就会选择放弃吗?同学们接着讨论下面这几句话该怎么样重新诠释。“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内容,讲述了福祸同存的道理,无论是福是祸,都要坦然面对。这里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事先知道这次考试不会考好,那么你会选择破罐子破摔,还是在努力一下下,让成绩稍微过得去一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是不错的,我常想,难道良药甜口就不利于病了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