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为学》.doc

教学设计《-为学》.doc

ID:5952382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7

教学设计《-为学》.doc_第1页
教学设计《-为学》.doc_第2页
教学设计《-为学》.doc_第3页
教学设计《-为学》.doc_第4页
教学设计《-为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为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语实验教材第12册第8课为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背景分析】《为学》一文是小语实验教材第12册中的一篇古文。该文广为传诵,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不仅在于它讲述了做学问的道理,更阐明了天下事物的普

2、遍道理。文中插入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生动的背后,增强了说服力,更深入地阐述了做学问的道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学生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本能够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他们接触过较为简短的古文,像这样长篇幅的古文还是第一次遇到。由于文章故事性比较强,学生对于中间“蜀鄙二僧”部分能够很好掌握,但对于开头和结尾部分阐述的道理不能够清楚的感知,对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了。因此,在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读懂文章的最基本的词语,在读懂读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蜀鄙二僧故事的理解,明白道理。课堂上注重以自学为主、关

3、注小组交流、加强教师的点拨提升,将感情朗读、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作为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提升语文能力,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2、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检查朗读,品读论点。【设计意图:立足于第一课时的初步理解,正确流利的朗读。本节课初始,复习旧知识,巩固重点字义、梳理文章结构、做到朗读正确、流利,对课文内容,尤其是作者的

4、论点进一步感知。】(一)指导朗读:1、读古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尽可能读出古文的韵味……)2、轻声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试着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抑扬顿挫。3、指名配乐读:每人读一段,听的同学边听边想:哪读的好?4、指导评价:评价后请学生把欣赏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再读读。(二)巩固字义:1、出示重点字,巩固旧知识。1、为学学:指学问。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指学习。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做。4、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迄:等到。5、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去,往。6、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凭借,倚仗。7、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尚且,

5、还。8、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去:距离。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难道。10、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限:限制。注意指导:为“学”和“学”之欲之南海“犹”与“犹未能”翻译的不同子何恃而往?2、轻声读读这10个句子,边读边想想句子的意思。(三)回顾课文结构,品读论点。1、再次引导梳理课文结构:上节课初读已有感悟,回顾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预设:学生恩能够够粗略的感知每段的大致内容,相机板书。)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第二自然段:论述天资第三自然段:具体事例——蜀鄙二僧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2、品读论点:这篇文章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到底想告诉他的子侄们什么道理呢

6、?(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2)齐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最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板书:学:难→易;不学:易→难)(3)再读,由观点(作者论点)文章是写哪方面的事情?(学习方面)再浏览文章:看看有何疑问?(引出:既然讲关于学习的事,为什么要写两个和尚去南海?)二、研读故事,感悟道理:【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感悟形象,由和尚的不同表现探究他们的表现背后的心理,进而领悟道理,得到启迪。这个环节设计,力求将古文简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丰富可感的画面,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为充分理解作者的论点做好铺垫。充分利用朗读这个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内容,让学生沉浸文言文的朗朗诵读声中,让学生在

7、读的过程中,解决文字问题,解决对文意理解的困难。】那咱们就先来研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1、梳理故事: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这蜀鄙二僧皆欲之南海,结果呢?贫者:越明年,自南海还;富者:犹未能也。(板书)2、运用比较方法品读探究:两个和尚都“欲之南海”,为什么“贫者自南海还”而“富者犹未能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出示表格:相同不同品质贫者富者3、全班交流:(1)贫者与富者的共同点都是“欲之南海”,他们的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