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课堂.doc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

ID:59493374

大小:2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03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_第1页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_第2页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_第3页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_第4页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初中数学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创新”论文评选让初中数学课堂“动”起来大港四中商其君让初中数学课堂“动”起来现在的中小学生自觉性差,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表现在学习计划性差,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课堂效率很低,这些都是学生被动学习的表现。要想改变现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一.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2、、思考、再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不单单是在老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老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²-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老师不用计

3、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纷纷开动脑筋,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老师对学生所报的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识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又如:在教学“求证:顺次连

4、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道典型例题时,进行如下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有哪几种证明方法?学生通过动脑筋思考,得出多种证明方法,这一活动既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探究活动2:顺次连接以下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梯形⑥等腰梯形⑦直角梯形。利用这些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结合例题的几种证明方法,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即所得的四边形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决定。通

5、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在数学课上,如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老师和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上课之前,老师应先作必要的启发指导,考虑到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

6、互讨论、学习,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到这样,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而且更关键的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

7、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应用题”时,先出示例题:某一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然后针对例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⑴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⑵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⑶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⑷设哪个量为未知数?⑸能否列出方程?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分组讨论。对于问题(1)(2),学生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3),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

8、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老师可直接给予肯定,也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融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3)是解决例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攻克了,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老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4)、(5)的答案,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最后,老师再做出归纳和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