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

ID:59444622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4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_第1页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_第2页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_第3页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哲学的言意之辨现象及其反思论文预读:摘要:一、“言意之辨"问题的提出在对哲学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把哲学史中的认识论问题作为专题研兖,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宝贵的哲学思想精华无不蕴藏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文本之中.但是古代汉语多“之、乎、者、也”之类,艰涩难懂,认识了汉字并不一定就掌握了其中的真意.要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真意和言外之意,悟出其中的哲学思想精华,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是要不得的.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认识、如何理解文本的问题.再者,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现象早己为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所注意,并留下了可贵的文献资料.这种现象与当代西方哲学主题的第三

2、次语言学转向以及国外伽达默尔、海德格尔创立的哲学解释学传入中国不期而遇、不谋而合.欲了解中国哲学史上的诸子百家之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阳明心学、明清实学,都有一个重新解读以及如何科学地解读的问题.我们对这种“巧合”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这意味着要建立中国的哲学诠释学,就必须重视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现象.儒家经典中的文字(言)、符号(象)以及他们所传达的圣人之意(意)之间的关系怎样?语言和符号能否表达意义?应如何把握意义?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就是所谓的“言意之辨''.它既涉及认识论问题,又涉及方法论问题,更具有哲学解释学的意蕴,因而它就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二、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种种言意

3、关系的讨论在先秦时期已有之.《易传•系辞》中就有“言不尽意,书不尽言”这样的话.《庄子•外物》中也有“言不尽意”的不可知论思想,他说:“言者所以在得意,得意而忘言"・[1]当时《易经》中的“立象以尽意说”对汉代经学影响很大.经学家们的职责原本是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充来解释古代圣人的思想.可是怎样才能了解圣人的思想呢?汉代的经学家们认为,《易经》里的卦象就完全体现了圣人的思想.由此推而广之,也可以说儒家经典中的文字章句就完全代表了圣人的意思.于是他们在研究儒家经典时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卦象和文字章句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的领悟,结果舍本求末,并形成了繁琐的学术风气

4、.汉魏之际,汉朝灭,经学衰,人们不再用繁琐经学和教条主义态度对待儒家经典,而是突破经典中的文字章句的限制,把握经典的言外之意,即把握经典的精神实质,于是经典中的言意关系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再者,当时盛行的品评人物是根据其外在的仪表举止还是根据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的争论也涉及言意关系.因为外在的仪表举止可以言表,内在的精神气质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经学的学术变迁以及品评人物的盛行直接促成了魏晋时期言意之辨的兴起.这里我们择其有代表性的几种学说来讨论.(一)《易经》中的“立象以尽意”认识论《易传•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

5、意”[2]这里“书”指文字,“言”是指《易经》中的卦辞和爻辞,“象”是指卦象,“意"是指卦象所象征、卦辞所说明的义理、意义、思想等.这段话的意思是,文字不能完全代表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意义.那么圣人的思想就无法表达了吗?于是圣人就用卦象的符号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二)王弼的“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认识论王弼(公元226—249)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王弼在他的《周易略例•明象》中研究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并提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认识论.他的观点主要有:第一,卦象可以表达意义,语言可以说明卦象,也即是说言、象、意具有统一的关系.他说:“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

6、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3]这里强调“象”“言,产生于“意”,所以能表达“意“意”是认识的对象,“象”“言"是认识的媒介工具.可见王弼承认认识必须通过某种媒介工具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言、象、意具有统一的关系.第二,言是明象的手段,象是尽意的工具,即是说言、象、意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其中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他在《明象》中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3].这段话是说,意义就是靠着卦象而表现,卦象就是靠着语言而显露.所以,语言是用以说明卦象的手段,把握了卦象就可以忘掉语言

7、,卦象是用以寄托意义的工具,理解了意义就可以忽略卦象;这就好比蹄是用来捉兔的,捉到了兔子就可以忘掉蹄;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儿就可•以抛开筌.这样又把言、象与意对立、割裂了.第三,固执于言象就会妨碍达到目的,也即是说目的高于手段,把握目的比把握手段更为重要.他说:“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着乃非其言也[3]他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