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28723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言意之辨与辞赋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言意之辨与辞赋创作【内容提要】魏晋玄学思潮激荡下的言意之辨,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以及创作意识,产生了若干影响。辞赋创作活动中的思想史资源,不仅表现在对言意之辨的重要论题作文学化的阐述,而且还反映在赋家经由文体实践而激发出的对言意关系的灵思妙悟。庾敳自道其《意赋》“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名言,在思想史与文学史交涉的意义上就颇具深趣。辞赋创作活动中对言意关系的反省历程,也多少决定了魏晋以来辞赋观朝着“夸而有节”、“旷而不溢”的方向发展。【关键词】言意之辨辞赋一由谢观《得意忘言赋》说起中国古代涉及言意之辨的重要命题,无过于“言不尽意”(或“言
2、尽意”)、“得意忘言”了。由于这类思辨关涉天道或本体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观的把握,故不难理解唐代谢观的《得意忘言赋》在《历代赋汇》中被归入“性道”类题材①。谢观此作乃律赋,题下注明是“以‘去象弃词根乎幽朕’为韵”。赋一开头即曰:“《易》意难见,言以存之。得意之后,而言可遗。本凭诠以指昧,既达诚而去词。”这里秉承的是魏晋玄学宗师王弼的“得意忘言”之旨。诚然,《庄子》中早已提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②王弼解《易》时援引《庄子》筌蹄之旨,其《
3、周易略例·明象章》对意、象、言三者关系作了更具统摄意味的论述,即一方面“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而另一方面“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③。相比而言,《庄子》对“忘言”的偏尚,易于导致对语言手段的消解和否定。所以,王弼的“得意忘言”之旨对言意关系更具辩证性④,是一种深于本末体用之辨的“新解”,并成为魏晋玄学思维的根基⑤。谢观此赋用文学化的语言,展现了魏晋玄学的思想成果。首先,他将“得意忘言”问题置于解《易》过程中提出,符合王弼的思想步骤,也最能说明王弼廓清汉《易》象数之学的功绩。王弼不满于汉儒“存象忘意”以至
4、“伪说滋漫”的解《易》方法,因为这样的“存象”其实不是对“言”“象”功能的积极把握。在王弼标示的“得意忘言”的方法中,“言”“象”的功能反而获得了高度实现。本来,《易》道蕴含“尚其辞”之义⑥,王弼通过玄学思辨,更体察到“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的最大可能性,所以,他的“忘言”不是对“象器之用”的拒斥。谢观描述了创设《易》道的“先王”形象:昔者先王玄通默想,以深指难可拟议,嗟后世无不瞻仰。是以错综六爻,森罗万象,立文以寓其吉凶,赜隐以知其来往,凭有状之状而定其范围,因可名之名以征其影响。悟影响则可名之名息,达范围则有状之状无。大致看来,爻象
5、与文事的存在⑦,是以肯定其指意功能为基本条件的;虽然立象立言的主体在这里是一位“王者”⑧,其实所承认的是人类传言达意的相知可能。还值得注意的是,谢赋所谓“范围”的概念,于《周易》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⑨。王弼在《周易略例·明爻通变》中也加以引用,意在赞美易道、爻变之神通广大,能包尽天地万物而无过差⑩。不过,谢观在引述时更着意融汇了玄学的体用本末思想,即一方面称“凭有状之状而定其范围”,“有状之状”即具媒介功用的语言或概念,借此可以形成对形器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称“达范围则有状之状无”,当不为形器所限的宇宙本体呈现时,
6、也就意味着善于放弃对表达媒介的执着。这类似于王弼既称“尽象莫若言,尽意莫若象”,又称“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范围”似乎应是有形有名的,但因其无所不包,那么最足以“达范围”的,反而是无形无名之境。这里也体现了玄学贵无的思想,王弼在《老子指略》中就指出:“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有形之极,未足以府万物。”“名必有所分,称必有所由。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11谢观对“范围”的双重把握,是赋中最为灵活得体的玄学阐述。耐人寻味的是,在人类实际的文学活动中,如果“范围”代表“意”,“有状
7、之状”代表“言”,两者如何获得最充分的支撑?毕竟文学是不能离象去言的,那么“意”如何理想地存在?二“有意无意之间”在魏晋时代,作为辞赋创作受玄学清谈影响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玄学清谈中有特征的事物成为作品题材,如成公绥《啸赋》、庾敳《意赋》、谢尚《谈赋》(残句)等,借以表达玄思境界12。作为当时言意之辨与辞赋创作最相关涉的一则逸事,不可忽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的如下记载: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13庾敳对庾亮之问的答词,可称妙语。明代李维桢推许如下三
8、种文学风范:“不共他人生活,可云何逊;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可云陆机;在有意无意之间,可云庾敳。其可以立于后而不朽矣。”14尽管庾敳的文学成就远远敌不过陆机与何逊,但其“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妙解,却也能被后人视为一种精彩的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