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

ID:59408184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7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争议处理裁审衔接问题研究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了制度改进,本文拟在维持“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变“裁审对立”为“裁审互补”,对仲裁作必要的改进,对诉讼作必要的限定,实现裁审衔接,进一步提出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更加完善的建议。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裁审衔接作者简介:陈溪、潘继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297-02一、引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通过劳动立法

2、的形式将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原则、程序、受理范围等确定下来,用以处理劳动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该制度表明当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应当通过哪些机构,运用哪种程序,以哪种方式来处理。根据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和《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可以看出“一调一裁两审”一直保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在鼓励协商,强化调解,仲裁为主,裁审有机衔接的新思路下,对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了制度改进,建立了“一裁两审”制的新模式。由于仲裁和诉讼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裁审关系及其衔接的问题上,对完善我

3、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进行探讨。二、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裁审关系的主要观点及评析a前对仲裁和诉讼的关系,学者们提出“一裁一审”、“只裁不审”、“只审不裁”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等诸多观点。“一裁一审”制,是当事人针对仲裁裁决适用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不服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中级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终审判决。而不服仲裁委会就事实问题所作的裁决的,不得向法院起诉。这种制度实质上和“一裁二审”制度差不多,“二审”变“一审”简化了处理程序和降低了诉讼成本,但该制度与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不符,有待商榷。“只裁不审”制,是当

4、事人在发生劳动争议后,申请仲裁寻求救济,而不进入诉讼程序。支持“只裁不审”的学者,多数都认为应采纳“两裁终局”制,该制度缩短了劳动争议的处理时间,并且能充分发挥劳动部门熟悉劳动业务的优势,及时、高效的解决问题。但是,虽然当事人可以申请上级仲裁机构复审,但在“行政化仲裁”的条件下,由于缺乏权力的制约和司法救济保障,特别是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更是难保社会公正。“只审不裁“制,即借鉴德国劳动法院模式,撤销劳动争议仲裁委,成立专门的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将劳动争议的处理完全纳入诉讼程序。由法院直接处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但这种体质忽略了我

5、国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会性,而且就我国现行体制而言,推倒重来很难得到支持。撤销劳动仲裁委员会,把不断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都转由法院,巨量的诉讼案件给法院造成难以承担的压力。“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制,指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争议同时或先后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只能二选一。支持该意见的学者认为,首先,此制度一定程度上降低解决劳动争议的成本,提高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利于保障双方半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次,该制度可以分流劳动争议案件,减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的压力,从而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质量;最后该制度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但是“双轨制”也有明显

6、的不足,当案件的管辖权一旦确定,则该制度就综合了“只裁不审”和“只审不裁”的各自缺陷。同时这种制度会导致同一类或同一案件的不同处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裁两审”制,我国法律采用的是该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具体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该规定,调解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进行,而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

7、序和必经程序。除此之外,对于特殊类型的案件,实行一裁终局。综合学者观点的利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笔者同意“一裁两审、裁审互补”的模式。首先,该模式把仲裁放在主要位置,成为解决劳动争议最佳选择,把诉讼作为最终的司法保障,与此同时,强调调解的作用,在调解阶段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纠纷;其次,对不服仲裁裁决而提起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有限审理,而不是对案件重新进行全面审理,对于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才可以上诉;最后,该制度符合我国“两审终审”的基本原则。因此,从“裁审对立”到“裁审互补。对劳动仲裁作必要的改进,对提起诉讼作必要的限定,这样既保证仲

8、裁机构的法律权威性,又以司法的最终救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劳动争议解决的方便、快捷、多元化的特点。三、我国现行处理劳动争议裁审分离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采取“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是希望通过仲裁前置程序分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