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

ID:59394957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_第1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_第2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_第3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_第4页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关键词:遗传性疾病;心肌病肥厚性摘要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单-责任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致病。近十年来使用微卫星基因标记技术,在该病家系中发现了7种致病责任基因,致病机制有“肽类毒剂”和“无效等位基因”两种学说。作者对责任基因的定位、肌原纤维节中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并分析突变基因型•与其表型的关系,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是以心肌肥厚、病理组织心肌纤维肥大、排列紊乱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责任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致病

2、。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80%,临床表现有不同的基因表型,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衰竭、休克和猝死,亦有少数健康年轻人以猝死为唯一•表现。年死亡率约3%〜5%。疾病外显与年龄相关,少数具有突变基因的家系成员疾病可终生不外显。正是由于「此“1基因表型具有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使目前临床上缺乏肥厚型心肌病敏感的诊断标准。近十年来,致病责任基因的发现,使我们对FHCM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1连锁分析和致病基因的确定80年代末期,53[?:,技术的应用和基因连锁分析软件的开发,使许多遗传性

3、疾病家系的0、八位点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继之发现致病基因。至今,已有9个不同染色体上FHCM的DA位点被发现并已确定7个不同的责任基因[1〜5]。需要指出的是-•个?10和预激综合征(啊0伴随遗传家系,0似位点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3区(7q3)[6];另一个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FAHCM)和WPW伴随遗传家系DNA位点定位于19pl3.2-ql3.2,尚未发现其致病基因[5](见表l)c表1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致病基因的定位序号疾病染色体DNA位点基因和蛋白名称发现时间肌原纤维节定位1FHCMllqll-12p-肌

4、凝蛋白重链中MHC)1990[1]粗丝2FHCM15q2a-原肌凝蛋白(七)-Tm)1994[2]细丝3FHCMlq31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亚单位0")1994[2]细丝4FHCM3p肌凝蛋白必需轻链伽£101996[3]粗丝5FHCM12q23-24.3肌凝蛋白调节轻链(从此01996[3]粗丝6FHCMllpll.2肌凝蛋白结合0说78

5、」01996[4]粗丝0区7口%”19?13.2113.2肌钙蛋白抑制亚单位(T1)1997[5]细丝8FHCM+WPW7q3??[6]?9FAHCM+WPW19pl3.2-ql3.2??

6、[5]?2基因型与基因表型的关系2.1概念…个基因某个DNA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基因型,即如果某个基因有1!对等位基因,则可能有!!(!!+。々个基因型。任何04位点上基因突变都可能形成异常的基因型。基因表型是指可观察到的与某个基因表达有关的任何生物化学、细胞或临床上的特性,基因型多于基因表型。疾病外显率是指当携带某一疾病基因时,患者其有某种基因表型(特性或实验室检杏阳性结果)的百分率。2.2FHC'M突变基因型p-MHC是最早发现的FHC'M的致病基因,目前已报道的40多个错义突变,即蛋白中只有单个氨基酸被替换;

7、只发现为错义突变的还有:a-Tm3个(八1&63丫&1,戍3P175A5T010180017)[2,10];MELC2个(Argl54His,Metl49Val);MRLC3个(01「21丫5,Alal3Thr,Pro94Arg);TnT2个(Argl45Gly,Lys206Gln)o令人感兴趣的是TnT,MyBPC除分别有7个、5个错义突变外,尚有缺失、插入、重复等突变,可使表达序列提前出现终止码,产生相应的截短蛋白。目前仅报道1例因「内含子15供体位点01一六突变,使外显子15缺失(39bp),产生截短的TnT。导致MyBP

8、C截短蛋白的突变有9例:791插入0、955缺失01[7]、内含子30供体位点65—(:突变致外显子30缺失(140bp)[8]、内含子20受体位点42—6突变致后面外显子21缺失(160bp"o根据现有资料,11C等估计不同基因突变在导致「此"中的比例,P-MIIC为30%〜40%,TnT和MyBPC各为15%,a-Tm约5%,MELC和MRLC则低于1%,其余基因25旷35%。2.3突变基因型与基因表型的关系?的'患者有不同临床表现,如心肌肥厚程度、猝死机率、寿命长短等。等位基因异质性(相同基因中多个突变点均可单独致病)和非

9、等位基因异质性(有多个基因均可单独致病)可解释这些不同的基因表型。首先,不同基因突变之间,临床表现可有较明显的差别。1虹突变患者尽管只有中度、甚至无明显心肌肥厚,但较0-题0突变患者有更大的猝死危险性且预后不应;'78?映变患者发病与年龄相关,疾病外显率不完全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