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

ID:59393879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9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_第1页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_第2页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_第3页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_第4页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永词二首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第8课《雨霖铃》导学案【课标解读】1.本节知识点: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品位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掌握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2.重点:柳永及婉约词的特点;品位语言,体会作者感情。3.难点:把握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柳永(?一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著名词人。原名,字景庄。后改名永,字。排行第七,乂称。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III员外郎,故世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

2、低唱”中寻找寄托。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词作流传极广,《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旦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曰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有《乐章集》。2.关于词词,又称、、乐府、曲子词。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

3、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三种。一是,58字以内,一般不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二是,59一90字,分上下两阙;三是,91字以上,有三段、四段者,叫“三叠”“四叠”。3.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奔疾为主,代表作品为

4、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和姜夔的《》。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4.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翠、浅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

5、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俳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凄切()骤雨()凝噎()暮霭()经年()•••♦♦2.解释下列词语。(1)骤雨:(2)无绪:(3)兰舟:(4)凝噎:(5)风情:【学习探究】1.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这两句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词人

6、当时那种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3.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品味此语妙处何在?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旬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不同。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6.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门”?K当堂达标』1.选出对词中部分

7、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骤雨:急雨歇:停C.无绪:没有心思执手:手拉着手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B.都门:京城门外怅饮:“怅”通“畅”,痛快地喝D.沉沉:深沉经年:一年)A.这首途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C.全词围绕“悲秋”情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D.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

8、描写情态,别后的想象刻画心理。3.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C.“多情白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意思是说伤离惜别,白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