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93198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9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综述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如重金属污染问题己经日趋严重,在食品、医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因此对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迫在眉睫。本论文从应用新型的科技成果到结合生物技术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建立灵敏度更高、更准确、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关键词食品重金属检测方法自“水俣病”和“痛痛病”公害事件发生以来,重金属已成为人们长期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利累积性等特性,重金属不但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而且还能通过
2、食物链累积并贮存于生物体内,从而严重影响人畜健康,且毒害效应难以察觉。目前在食品检测领域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铅、汞、镉、格、神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因此,快速测定生物体、食品及各种环境介质中的痕量重金属显得尤为重要。1样品前处理在样品中,重金属一•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I天I此,在检测时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重金属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试液中才能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此外,样品的前处理是为了去除干扰因素,保留完整的被测组分,或使被测组分浓缩。传统的方法主要有湿法消化和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
3、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干法灰化是在高温灼烧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剩余的无机物供测定。二者虽到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各有缺陷。微波消解作为样品分析的新技术,由于具有消化样品能力强、速度快、消耗化学试剂少、金属元素不易挥发损失、污染小及空白值低等优势,一次样品处理后就可同时测定儿种元素。通常取很少量即可达到分析的灵敏度。现在己经被广泛应运于检测技术当中。2.1传统的检测方法2.1.1原子荧光光度法(AFS)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汽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荧光的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一种分析方法。翟毓秀等
4、人应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和饲料中的铅。采用高氯酸做介质,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检出限为O.3ug/L,线性范围为1.00-500ug/L,回收率为87%-98%o原子荧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低于原子吸收法,谱线简单且干扰少,但线性范围较宽,应用元素有限,仅用于册I、锐、秘、硒、磅、错、锡、铅、锌、锡、汞的分析。2.1.2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将电感藕合等离子体与质谱联用,利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使样品汽化,将待测金属分离出来,从而进人质
5、谱进行测定。ICP.MS可通过离子荷质比进行无机元素的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多种元素及同位素的测定、可激光采样、氢化物发生、低压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进样或分离技术联用,具有比原子吸收法更低的检测限,是痕量元素分析领域中最先进的方法,但其价格昂贵,易受污染,可用于除汞以外的绝大多数重金属的测定。2.1.3电感藕合等离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将反应气加热、电离,利用元素发出的特征谱线进行测定谱线强度与重金属量成正比ICP-AES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
6、线性宽,可同时或顺序测定多种金属元素,有对高温金属元素进行快速分析的特点。但检测灵敏度较ICP-MS略差,可用于除镉、汞等绝大部分金属元素的测定。2.1.4高效液相色谱法痕量金属离子与有机试剂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然后用HPLC分离,紫外一可见检测器检测,可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咋I琳类试剂具有灵敏度高,能和多种金属元素生成稳定的络合物,目前己广泛用作HPLC测定金属离子的衍生试剂。但络合试剂的选择有限,给HPLC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局限性。2.2新型检测技术2.2.1酶抑制法酶抑制法测定重金属的基本原理就是重金属离子与
7、形成酶活性中心的筑基或甲筑基结合后,改变了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性质,引起酶活力下降,从而使底物一酶系统中的显色剂颜色、pH、电导率和吸光度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直接通过肉眼或借助于电信号、光信号等加以区别。与传统的重金属分析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用于痕量重金属测定的常用酶有服帼、过氧化物酶、黄喋吟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丁肽胆碱脂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由于服酶廉价易得,故使用最广泛。2.2.2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8、重金属离子的免疫检测按照抗体的种类,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免疫检测和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后者乂有间接竞争性ELISA一步法免疫检测。用免疫分析法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进行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选用合适的络合物或其它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结合,使其获得一定空间结构,从而产生反应原性;第二是将结合了金属离子的化合物连接到载体蛋白上,产生免疫原性,其中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