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诊断和治疗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

ID:5927776

大小:7.85 MB

页数:141页

时间:2017-12-17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_第4页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高孟秋2结核病的发展史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劳动力迅速集中于城市,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染机会,当时伦敦结核病患者死亡率高达900/10万。3结核病的发展史1869年法国的Villemi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结核病为传染性疾病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菌,明确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4结核病的发展史1944年发现链霉素1951年发现异烟肼1965年发现利福平在联合化疗原则指导下,新发现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95%。5目前形势:全球恶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结核病出现了

2、全球恶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6结核病再次流行的原因(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贫穷人口增长移民增加7结核病再次流行的原因(二)盲目乐观政府忽视8全球疫情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约20亿)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与经济水平大致相关,即结核病的高流行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低水平相对应全球80%以上的结核病集中在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910我国疫情据WHO2008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估计,2006年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为131万,占全球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

3、,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全国肺结核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率由2000年的466/10万降至2010年的459/10万,11我国疫情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169/10万下降到66/10万。但是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在我国防治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12我国疫情一、是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差异显著。西部地区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中部地区的1.7倍和东部地区的2.4倍;农村地区患病率约为城镇地区的1.6倍。二、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6.8%,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十分严重。三、是

4、肺结核患者中有症状者就诊比例仅为47%,患者重视程度不够。四、是已经发现的患者规则服药率仅为59%,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五、是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57%。13结核病的病原学(1)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14结核病的病原学(2)一般将结核分枝杆菌分为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四类。人类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少数为牛型和非洲型分枝杆菌15病原学__生物学特性(1)1.多形性: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痰标

5、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呈现为T、V、Y字形以及丝状、球状、棒状等多种形态。16病原学__生物学特性(1)1.多形性: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呈现为T、V、Y字形以及丝状、球状、棒状等多种形态。17病原学__生物学特性(2)2.抗酸性: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为为抗酸杆菌。一些非结核分枝杆菌也呈现抗酸性,二者的鉴别需要通过特殊的菌种鉴定方法。一般细菌无抗酸性,因此抗酸染色是鉴别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的方法之一。18病原学__生物学特性(3)3.生长缓慢:结核分枝杆菌的增代时间为14~20小时。结核分枝杆菌对营养有特

6、殊要求,为需氧菌,但5%~10%的CO2能刺激其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37℃,培养时间耗时长,一般2~4周。19病原学__生物学特性(4)4.抵抗力强: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湿热80℃5分钟、95℃1分钟或煮沸100℃5分钟可;5%石炭酸或1.5%煤酚皂溶液需要24小时70%酒精2分钟内太阳光直射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经2~7小时即可被杀死,10W紫外线灯距照射物0.5~1m,照射30分钟具有明显杀菌作用。20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1)结核分枝杆菌→肺泡巨噬细胞→生长繁殖→肺组织→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原发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沿着肺内引流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

7、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称为原发综合征或原发性结核。2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22结核病的病理(1)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病理过程特点是破坏与修复常同时进行23结核病的病理(2)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继之由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取代主要出现在结核性炎症初期阶段或病变恶化复发时X线:云絮状24结核病的病理(3)增生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典型的结核结节,直径约为0.1mm,数个融合后肉眼能见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